作者: rumicco (鍵盤一姐)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新聞媒體比你想得還糟 但跟財團無關?
時間: Fri May 24 00:47:45 2013
原文標題是:The news media is even worse than you think
後面括號是我自己加的
-----------
對美國媒體冷嘲熱諷的人在這幾個星期大呼過癮。
媒體犯下了幾個引人注目的錯誤──CNN對波士頓爆炸案的報道犯了錯,著名媒體“評論
家”霍華德‧庫爾茨(Howard Kurtz)一篇有關同性戀運動員傑森‧科林斯(Jason
Collins)的博客也犯了錯。而論壇報業公司(Tribune Company)則面臨收購;誰收購呢?
傳奇人物科赫(Koch)兄弟。
而這一切發生的時間巧得不能再巧:《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謊話連篇的傑森‧
布萊爾(Jayson Blair)被揭發一事剛好過去了10年。
“不信媒體”已經成為當下的口頭禪。不過你知道嗎?不信就對了。
問題不只像表面上那樣嚴重,實際上還要嚴重得多。
而且跟以往一樣,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找到真正的問題所在。
問題不在於記者為了趕稿偶爾出錯,畢竟我們都是人。不在於大企業或財團控制。甚至
也不在於科赫兄弟。如果你是左派,恐怕你倒真想讓他們花掉六億美元去投一家虧損的
報業公司。
我來告訴你們真正的問題所在。而且我覺得這些問題無解。
1. 速度問題
曾幾何時,報業公司一天出一份報。就算有截稿時間,記者也有時間調查、報道、寫稿
和檢查,到晚上六點鐘甚至更晚才用交稿。
特稿記者寫一篇稿子可以用上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差錯當然還是有,因為大家
畢竟都是人。但至少思考的時間還是有的。今天還有時間嗎?沒了。我們想要稿子馬上
出來。我們希望發新聞像推特(Twitter)那樣快,或者比推特還要快──呃,但是還要做
很多核查工作。正是因為這個原因,CNN誤報了一條波士頓爆炸案嫌犯被抓的消息,而實
際上並沒有抓到。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和其他一些原因),庫爾茨在一篇有關同性戀籃
球運動員傑森‧科林斯的博客中擺了烏龍。庫爾茨後來承認,他根本就沒有仔細閱讀採
訪科林斯的原文。
竊以為,關於這些差錯的眾聲喧嘩遠遠超出了合理范圍,因為人犯錯是難免的。(通常
我會同情這些情況下的記者,不過庫爾茨在一定程度上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但這
當中有更重要的一點──它影響著大眾,而不只是媒體圈。
隨著記者們越來越多地像沒頭蒼蠅一樣瞎忙,永無休止地發推特、寫博客、制作視頻、
寫稿件,差錯將會越來越多,擋都擋不住。到頭來,他們給公眾端上來的將是一堆垃圾
。
到時候我們會發現,媒體太多就像是吃飯熱量太多一樣。我想我們會發現,健康的新聞
飲食,就是一天一份專業制作的報紙,用於早餐期間閱讀。但高速度運轉的電子媒體正
在讓這些報紙關門歇業。
2. 錢的問題
我說的是缺錢的問題。
一家媒體前不久打出招聘廣告,說要招一位“經驗豐富的撰稿人”,要求具有在《紐約
時報》、《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等媒體發表過文章的“過硬”經歷。薪水
?這份工作是沒有報酬的。以媒體為關注對象的撰稿人吉姆‧羅梅奈斯科(Jim
Romenesko)對此做了報道。這不是一起孤立事件。我所熟知的一家重要的非營利媒體正
在找一流撰稿人寫專欄。報酬?每篇50美元。但願它能找到。一位左派媒體前輩對奧巴
馬總統提高最低工資的呼聲大加讚賞,但對她的博客寫作者一分錢都不給。《大西洋月
刊》(Atlantic)最近因為要一位自由撰稿人免費寫稿而受到抨擊。這位撰稿人非但沒有
寫稿,還把他們之間的電子郵件公之於眾。《大西洋月刊》的讀者對雜志社非常生氣,
但他們沒有抓住重點。如果這些讀者不願意花錢買這份雜志的新聞,他們又怎麼指望雜
志社花錢買作者的文章呢?這不明擺的嗎。
讀者們上班要拿工資,但不知怎麼回事,他們覺得記者應該不拿工資。
記者薪酬的大幅下降有著深刻的腐蝕性,人們才剛剛開始意識到這點。比如它不可避免
地導致報道的淺薄化。如果寫一篇批判性的調查文章所用時間是寫一篇口水文章的三倍
,如果記者最後是按篇計酬,那麼嚴肅新聞寫作者的收入就只有口水文章寫作者的三分
之一。一個簡單的數學問題。
沒錢還會帶來危險的同質報道和過度報道。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去做“熱門”(我呸)新
聞,不熱門、不刺激的東西根本就沒人去寫。沒錯,那樣的東西可能很重要,但我們需
要的是點擊量,你懂的。不好意思啦。
3. 請大腕的問題
2007年年初,在次級債危機第一次爆發的時候,一些大型房貸公司的高管逢人就講,他
們的公司沒問題。但據筆者當時的報道,這些高管當中有好幾位同時也在悄悄地以最快
速度拋售自己公司的股票。半年過後,其中一家公司陷入危機,並被廉價賣掉。該公司
的CEO接受了電視採訪,談了行業的情況。那位知名記者一次都沒有問他拋售本公司股票
的情況,一次都沒有。
記者不問這個問題是有原因的。那不是她的本職工作。她的分內之事不是挖新聞,而是
請到電視圈所重視的大牌。也就是說,她的本職是請到人,做得好不好,就看她能不能
請到大牌。要讓他們參加節目,她就得向他們承諾:不會問難堪的問題──這是絕對的
。
幾年前,因為有人推行的一套方案將堵死某華爾街大亨的避稅途徑之一,這位大亨非常
生氣,以至於將之比作納粹大屠殺。現在他依舊受到電視台的歡迎,依舊受邀在媒體論
壇發言並拿到豐厚的報酬。這是因為他依舊有錢、有權,媒體不能放棄採訪到他的機會
。
誰要是問刁鑽的問題,他就再也採訪不到大牌了。媒體影響力越來越小,他們需要採訪
到大牌。這會帶來什麼後果,想想吧。
4. 主流意見問題
你想不想知道什麼樣的人才是最好的記者?我來告訴你:非主流的反社會分子,他聰明
、好奇、固執、邋遢、潦倒,對世界上的各種不良現象總是懷著一股怒火。曾幾何時,
全國每一個新聞編輯室都有這樣的人。他們常常過著潦倒的生活,他們因為肝硬化或心
臟病發作而英年早逝。但他們是不好惹的貨色,拿出的都是漂亮的文章。
你想不想知道現代新聞機構當中哪種人獲得了提拔、取得了成功?那就是攀高枝的,愛
結交人的,善交際的,屈從主流意見的,當好好先生的,不愛問太多刁鑽問題的。他們
靈活自如、井井有條、充滿了幸福感。
真的就是這樣。
所以,僅就財經新聞而言,有如此多的記者樂於報道美國企業財務狀況良好,盡管它們
的債務正在不斷飆升;樂於報道股票、債券的“分散化投資”將會在任何情況下保護你
,盡管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樂於報道國防預算正在削減,而實際上並沒有削減;樂於報
道美國經濟表現遠遠超出日本等競爭對手,而實際上關鍵指標上的表現並不如人;樂於
報道公司必須付給CEO巨額薪酬才能穩住一流的“人才”,而實際上它們根本不需要這麼
做,這些巨額薪酬不過是搶劫。
這一切都是“主流”意見和常規思維,被許多評論家和既得利益一遍又一遍地重復。然
而沒有哪一條是對的。
如果你想做一名左右逢源的政治家,那就做一名左右逢源的政治家好了。如果你想做一
名記者,那麼就要憤怒起來,問出刁鑽的問題,當所有人都讚同你的觀點時,一定要討
厭它。
5. 講故事的問題
經過長時間的分析和辯論之後,樓市泡沫與金融危機基本上可以蓋棺定論了。
華爾街幹的。
支離破碎的金融系統充斥著各種不良的激勵因素,因此投機者豪賭房地產賺了錢,房貸
經紀人亂放貸款賺了錢,銀行家把貸款轉嫁給客戶賺了錢,評級機構表示一切都會沒事
賺了錢。除此以外還有很多,但這是一個簡明扼要的總結。
然而有一部分媒體並不這麼認為。“右翼”媒體(包括某些平時相當理性的人)仍然會
面紅耳赤地堅稱,一切都是政府、房利美(Fannie Mae)和巴尼‧弗蘭克(Barney Frank)
造成的。
出現這樣的現象是有原因的。它與事實無關,與人的頭腦有關。
我們的思維是故事化的。小孩跟父母說,“給我講個故事”,而不是說,“給我分析一
下”。納西姆‧塔利布(Nassim Taleb)的《黑天鵝》(Black Swan)一書講到為什麼人類
傾向於圍繞事實構造故事,而不管故事是否經得起事實的檢驗。心理學家、政治咨詢師
德魯‧韋斯騰(Drew Westen)不可不讀的傑出作品《政治腦》(The Political Brain)指
出,如果你想做好宣傳,從根本上講你就必須編造故事。
右派之所以相信他們對於危機的另一種講述,不過是因為這種講述符合他們更宏大的講
述,即有關“大政府、壞政府”和“完美市場”的故事。
左派同樣糟糕。他們動輒相信那些講政府支出如何神奇、有益的故事,那些講民營企業
如何邪惡的故事,以及那些講述全球種族主義、性別主義等等的故事。
人都有敘述性思維的強烈傾向。在沒有規則、壁壘或約束的“無限媒體”新世界裡,各
個媒體都有著順應這種傾向的強烈動機。福克斯新聞台(Fox News,MarketWatch出版商
新聞集團(News Corp.)旗下媒體)與左派電視台MSNBC、《華爾街日報》(同屬新聞集團
旗下)和《紐約時報》莫不如此。
美國人不假思索地稱之為“自由”。我將它稱為喧嘩,並且一點也不相信它。
----------
作者:Brett Arends(作家兼記者,著作包含美國總統候選人Romney的自傳)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ett_Arends
原文:華爾街日報May 12, 2013
http://goo.gl/58jeP
http://www.marketwatch.com/story/the-news-media-is-even-worse-than-you-think-
2013-05-10
原文翻譯:華爾街日報中文版 2013年 05月 23日
http://cn.wsj.com/big5/20130523/col074921.as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6.108.222.157
→ clamperni:大驚小怪 05/24 00:48
→ homerunball:689欣慰 05/24 00:49
推 kkessherry:它如果還可以比我想的還糟 那大概有阿米巴蟲等級了 05/24 00:49
推 shippai:我覺得 現實世界 比媒體上看到的 還要更色情 更暴力 05/24 00:50
推 easyfish:有甚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媒體 05/24 00:50
推 ss84216:自改標題 05/24 00:50
※ 編輯: rumicco 來自: 66.108.222.157 (05/24 00:52)
→ rumicco:樓上是說我自己下標題嗎?我修文加了解釋 那是英文版標題 05/24 00:53
推 rantea7m:這篇寫得真的很好,請大家撥空認真的看完。 05/24 00:55
→ rantea7m:新聞速食化、電子報的模式是摧毀新聞業不可忽視的力量 05/24 00:56
推 enghsuanlin:回不去了 講這沒意義 這是數學問題 05/24 00:57
推 Mechon:不錯的文章 05/24 00:59
推 WLR:好文 05/24 00:59
推 tran628: 05/24 01:02
推 chris9:那這篇就是表示傳統新聞已經是夕陽工業 回不去了 05/24 01:13
推 KAOKAOKAO:好文 05/24 01:23
推 KidNo5:超級好文 05/24 01:27
推 lostwindrain:華爾街富人講納粹大屠殺這個公視的節目有提到過 05/24 02:03
推 mc12355: 05/24 02:08
推 devin0329:好文 05/24 03:50
推 milwater:讚一個! 媒體作垃圾 我們看媒體 然後我們怪政府.. 05/24 06:20
推 morris2:這篇不錯 05/24 07: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好.本資料庫並非第一手資料.如果你有對文章作者的詢問,意見與需求,請自行找尋文章作者並提供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