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質疑全球暖化理論不代表我們不支持保護環境

作者: nowhere2hide (無處可躲)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轉錄]熱浪、洪水、冰風暴… 全球暖化 大地反撲
時間: Thu Apr 20 18:48:25 2006

※ 引述《going70 (醉翁之意不在酒)》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IA 看板]
: 作者: vaorejao (法雷.喬) 看板: IA
: 標題: [新聞] 熱浪、洪水、冰風暴… 全球暖化 大地反撲
: 時間: Mon Apr  3 18:13:08 2006
: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4+112006040300054,00.html
: 2006.04.03  中國時報
: 熱浪、洪水、冰風暴… 全球暖化 大地反撲
: 閻紀宇
: 全球暖化加速進行,大地之母「蓋婭」高燒不退。
: 就連原本最不願面對事實的政治人物與企業領袖,也不得不承認:
: 一場大規模危機正在全球升火待發,痛下決心的變革已刻不容緩。
: 根據最新一期《時代》雜誌報導,
: 強烈熱帶氣旋「拉瑞」橫掃澳洲東北岸,最大風速每小時兩百九十公里
: 印尼各地因乾旱引發森林大火,煙霾將天空燻成詭異的橙色;



這是因為今年雨季來的遲,中南半島又採火耕,因此雨季一遲火就熄不了,
才會有過多煙塵...

: 北冰洋、格陵蘭島與南極大陸的冰層,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融化消失;

胡扯!格陵蘭島現在有超過16條冰河以波濤式前進,從1970年後已經不斷持續前進
已經覆蓋了冰河期原先失去面積的一半了!

至於南極大陸在融化更是無稽之談,融化的只有南極大陸上佔整個大陸面積2%的
南極半島而已,而且它過去的六千年不斷在融化!
整體而言南極大陸的冰層是不斷加厚的!

: 美國南部大城紐奧爾良去年被「卡崔娜」颶風帶來的洪水淹沒,至今尚未復原,
: 而今年的颶風季又將來臨。在廿一世紀結束時,全球海平面將平均上升六公尺。

無稽之談!現在學術界對於海平面的定義仍有爭論
(大地起伏值、海平面和地殼構造對海岸動力學的效應、blahblahblah...)
在一個仍然有爭議的議題上如何證明海平面正在上升?
海平面可不是你在海邊做個記號然後天天盯著它就能測量的。
如果單就衛星照相測定的話,海平面確實在上升,但是,這六千年來它一直在上升!
以每年4~8吋的速度(約100年/10~20公分),並沒有因為人類的出現而減緩或增加!

: 溫室氣體排放 干擾氣候

事實上,大氣層中二氧化碳的增加量是百萬分之六十!
百萬分之六十是什麼意思?就是大約一個足球場中的一根火柴棒。
當然也許有人會以蝴蝶效應來推論這一點點二氧化碳足以影響全球氣候
但是生活環境暖化的主要原因其實是都市熱島效應。
紐約比一百年前高了五度,城市卻成長了60倍--從12萬人成長到800萬人
水泥、冷氣機、摩天大樓。
您覺得這個城市變熱的原因是因為都市的成長抑或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CH4也是那些人所謂的「溫室效應氣體」
而實際上,全球白蟻製造的量遠遠超過工業化的人類!
怎麼不說消滅白蟻?

: 從熱浪、風暴、洪水、森林大火到冰河融解。

災難年年有,為什麼這些災難就證明了溫室效應?
更何況全球有超過條冰河,登記有案的的僅有6萬7千條,目前做過最大規模的研究
也僅僅是同時觀察79條,為什麼能從79條推論16萬條冰河大部分或均在融解?

: 突然間,全球暖化的效應正漫天蓋地來襲,其規模之大與腳步之快,
: 令人類怵目驚心甚至猝不及防。
: 過去質疑全球暖化理論的人士,如今若不是噤聲,就是見風轉舵,

抱歉,我便不是。

: 換上一副為環境盡心盡力的面孔。
: 氣象學家多年來大聲疾呼,人類長期肆無忌憚地排放溫室氣體,終將自食惡果。
: 溫室效應原本是地球成為生物家園的先決條件之一,幫地球留住來自太陽的熱能。
: 然而過猶不及,
: 人類社會全面工業化之後,大自然的調節之道從此失衡,

大自然不是人類能影響的,人類別太高估自己了!

: 過量的溫室氣體有如為整個地球蓋上一床毛毯,天氣系統遭到嚴重干擾,
: 人類正自食惡果。
: 美國《時代》雜誌引述環團「環境防衛」(Environmental Defense)首席科學家
: 夏梅迪斯的話說:
: 「事態發展速度,遠超出大家先前的預期。
: 「伍茲霍爾海洋學研究中心」柯瑞博士也指出:
: 「過去一年來的變化令人憂心,撼動整個科學界。」
: 如今會擔憂的人可不只限於科學家。
: 多年來,質疑全球暖化理論的力量,遲滯了解決問題的步調,
: 但現在強硬質疑派已退居邊緣地帶,聲音越來越微弱。

因為媒體不斷宣傳錯誤觀念!大家都愛自己嚇自己!
質疑全球暖化理論不代表我們不支持保護環境!只是錯誤的觀念需要被更正!
不曉得「環境防衛」的科學家是義工還是有領薪水?

: 根據《時代》雜誌、ABC電視網與史丹福大學合辦的一項民調,
: 八五%受訪者同意全球暖化正在發生,
: 八七%主張政府要採取措施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 八五%認為應該設法減少汽油使用量。

用民調來決定事實?要是受訪民眾有85%認為太陽繞著地球轉
就會變事實?可笑!


: 政治人物與企業領袖終於感受這股熱度,在選票與利益壓力之下不得不低頭轉向。
: 美國國會與各州議會正推動立法,管制溫室氣體排放;
: 全球零售業鉅子「沃爾瑪」開始在分店裝設風力發電機組,並考慮從事太陽能發電;
: 全球第二大銀行集團「匯豐銀行」宣布將大舉投資風力發電與其他環保計畫。

環保計畫是好的,但是很遺憾的我們的科技不足以用太陽能或風力發電
現在我們需要27000平方公里,不多,大概是整個麻州
2050年我們的用電量可能增為3倍,所以也許紐約州是比較好的選擇?

:     政、商界人士 推動環保
: 就連向來對環保議題避之唯恐不及,且視「京都議定書」如洪水猛獸的美國總統布希,
: 也開始承認
: "全球暖化是大勢所趨",並誇稱他的政府做了多少努力。
: 只不過在科學界看來,
: 布希政府的作為大多是研究計畫與不具強制性的排放管制,恐緩不濟急。

我又聽見京都協議書,請為各位對京都協議書的瞭解是?
說出來你可能會嚇一跳,京都協議書的計畫是:
「在2100年將地球溫度降低0.04度」
0.04度,4/100度,100年的時間。
這樣的降低有效果嗎?假使真有所謂的全球暖化?

: 問題到底有多嚴重?
: 回溯上一次冰河時期,
: 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不過一八○ppm,後來逐漸上升至二八○ppm,
: 讓地球走出冰封狀態,開啟人類文明發展契機。
: 然而過去一百五十年迄今,人類又將這個數值急遽推升至三八一ppm。
: 自有氣候記錄以來,
: 歷史上最熱的廿個年頭,有十九年出現在一九八○年後,
: 而二○○五年更是一個多世紀以來最熱的一年。

單位用ppm?沒錯,1957年約是315ppm,讓我們假設2006年是381ppm
每年增加76/49ppm,如果您能看的見線型圖的話
會發現它是穩定成長而非急速成長。
就我們的觀點,這僅僅是一個地球大自然自行推演的過程,而非人為肇因。

: 在地球的南北兩極,全球暖化正在皚皚冰層與冰河中咄咄逼進,
: 大規模解凍一旦開始,一連串相關作用機轉也將啟動。
: 格陵蘭島就是顯例:
: 美國兩位地質學者日前發表研究,
: 指出今日格陵蘭冰層的融解速度是十年前的兩倍有餘,
: 光是去年就有二二○立方公里消失於海洋;

怎麼跟我看的論文差這麼多?這兩位地質學者在哪發表的文章?
是「科學」週刊還是CNN?

: 相較之下,美國第二大城洛杉磯一整年的用水量也不過○.七五立方公里。
:     冰層融解速度 10年前兩倍
: 雖說海納百川,但這麼多淡水短時間內湧入海洋,仍極危險。
: 首先是海平面上升威脅:
: 格陵蘭冰層一旦完全融解,估計將使全球海平面上升七公尺;
: 如果人類連南極洲冰層也保不住,
: 那麼各位不妨想像一下海平面升高廿層樓(六十五公尺)的情景。
: 其次則是全球洋流運行系統也會步調大亂。

沒有發生的事就不用費神想像了。

: 以歐洲為例,
: 當地溫和的氣候有一大部分要拜灣流(Gulf Stream)之賜,
: 然而如果在大量淡水灌注之下,海水含鹽濃度降低,輕重比例改變,
: 那麼這道洋流有可能會停滯下來,讓歐洲在全球暖化的年代反而日趨寒冷,
: 雖然還不致於重回冰河時期,但仍是嚴峻挑戰。
: 英國威爾斯大學地理學教授拉克曼說:
: 「英國的緯度與阿拉斯加相當,我們之所以能在這裡生活,靠的就是灣流。」
: 另一方面,極地冰層融化還會造成一種「反饋迴路」(feedback loop)效應。
: 冰層原本是最佳的陽光反射體,讓九○%陽光帶著能量折反太空,
: 與吸收能量的海水截然相反,
: 因此冰層融解將造成此消彼長的惡性循環,推進全球暖化加速進行。
: 此外極地永凍層逐漸解凍後,半腐敗有機物將大舉釋出甲烷與二氧化碳,
: 總量可能在兩千億到八千億噸之間,但人類一年製造的二氧化碳也才七十億噸。
: 全球暖化也將導致乾旱更為猖獗。
: 像美國西部這類乾燥多山地區,夏季供水往往仰賴冬季的山區積雪,
: 然而全球暖化使得春天提早來到,夏天格外炎熱,加速消耗寶貴的山區積雪。
: 此外,聖嬰現象也會受到全球暖化的推波助瀾,減少非洲、東亞等乾燥地區的降雨。

聖嬰現象在發生的頻率約為每4年一次,過去數千年皆如此。

: 據學界統計,地球表面發生旱災的地區,卅年來擴張了一倍以上。
:     乾愈乾冷愈冷 生物瀕危
: 風不調雨不順的氣候變化,首當其衝的就是野生動植物。
: 從美國內華達山脈的森林、遍布北美洲西部的熊果到加拿大西部的松樹,
: 從哥斯大黎加的青蛙、阿拉斯加的鮭魚到北極圈的北極熊,都面臨迫在眉睫的威脅。
: 以北極熊為例,
: 牠雖然生性善泳,但海冰大量消失,已經害得越來越多北極熊在覓食或遷徙時溺死。
: 人類當然不能置身於大自然之外,

1970年一生物學者預測2000年將會有100萬種動物滅絕。
順便提一下,世界上有多少生物大家都不知道。估計從300萬到1億吧!
你不知道你皮包裡有多少錢,又怎麼知道你有沒有被偷?

: 我們同樣會淪為「棲息地」江河日下的受害者。
: 自一九七○年以來,海水溫度平均上升了○.五六度,我們的天氣系統也越發喜怒無常。
: 近年來環境災難此起彼落,終於讓疲於奔命的人類體認到問題的嚴重,
: 並以具體行動試圖力挽狂瀾。
: 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去年二月十六日正式生效的
: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屆締約國大會「京都議定書」"
: (已有一百六十二個國家批准),
: 而根據該議定書,
: 主要工業國家應以一九九○年的排放量為基準,
: 在二○○八年至二○一二年之間,讓六種溫室氣體排放量平均降低至少五%。

是啊,那有關溫度的協定怎麼不說?這不擺明是操作資料愚騙大眾嗎?

: 然而高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四分之一的美國,
: 迄仍仍不肯加入這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機制。
: 環保團體已經對布希政府徹底死心,
: 只能寄望二○○八年的美國總統選舉能選出一位不是喝石油業奶水長大的領導人。
: 所幸美國有許多州與主要城市不顧布希政府的冥頑不靈,
: 正以取法京都議定書精神的法案或協議,為遏阻全球暖化盡心力。
: 「環境防衛」主席克洛普表示,
: 不管人類如何努力,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恐怕都會繼續攀升至四五○ppm,
: 然而我們還是可以讓惡化到此打住,並且設法逐步改善。
: 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人類一直恣意糟蹋地球,如今撥亂反正,時機雖已嫌晚,
: 但不算太遲。



又是一篇了無新意的危機文,離偽科學不遠了。
千萬不要事事相信媒體,否則你會嚇死自己。
畢竟沒有人會去買一份寫著「今天大家都很平安」的報紙,
媒體要收視率,就要誇大危機,嚇得你不繼續轉台
就是這樣。

全球暖化這個名詞一出,政府立刻撥各式各樣的資金給所謂的學者做研究
要是你,你會告訴給錢的人「很平安」還是「有危險,還必須研究」?

以上資料取自Micheal  Cirichton  "State of fear"(恐懼之邦)

不要再被媒體騙了!

--


騰格里啊,帶走我的靈魂,帶走我所背負的狼之靈魂吧。


                                                              ~<狼圖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4.134.98
推 akilight:推!                                    140.114.212.176 04/20 18:53
推 IceMakers:囧rz  我lag了...                      140.112.248.101 04/20 19:00
推 leo1208:恐懼之邦是小說~他的資料的正確性?         203.71.94.30 04/20 19:06
推 gyshit:推                                       140.118.108.156 04/20 19:07
推 sssaaa1:記得曾經在Discovery頻道上看過探討溫室效  220.141.145.22 04/20 19:11
→ sssaaa1:應的節目,裡面也有學者認為溫室效應的問題  220.141.145.22 04/20 19:12
→ sssaaa1:和溫室氣體的排放無明顯相關,不過該節目的  220.141.145.22 04/20 19:17
→ sssaaa1:旁白有特別說明該學者的研究是受工業方代   220.141.145.22 04/20 19:18
→ sssaaa1:表所委託,對照上文,還蠻有意思的....       220.141.145.22 04/20 19:19
推 asure:像這種文章能不能m咧?                        203.72.1.123 04/20 19:23
推 nowhere2hide:回3樓,他是以寫論文的態度寫小說... 220.143.130.157 04/20 19:54
→ nowhere2hide:我僅僅是轉述他所著,文中有非常多論 220.143.130.157 04/20 19:55
→ nowhere2hide:文出處的相關網址,敬請查閱^^       220.143.130.157 04/20 19:5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好.本資料庫並非第一手資料.如果你有對文章作者的詢問,意見與需求,請自行找尋文章作者並提供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