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9日 星期日

論關羽之傲

※ [本文轉錄自 SAN-YanYi 看板 #1BGRijYh ]

作者: a7v333 (@@") 看板: SAN-YanYi
標題: Re: [情報] 關羽
時間: Mon Jan  4 17:55:55 2010

http://games2.sina.com.cn/g_item/2005/6-29/1560/show.php?id=624143

內容跟上一篇一樣,主要用 Word 簡轉繁,再進行排版,並對
部分亂碼做修正,不過有部分連原文都是亂碼,完全沒辦法解
讀,另外,由於文章過長,我預計把文章拆成2~3篇,方便
閱讀

作者有些解釋摻入太多個人的判斷,不過基本上還算是滿不錯
的文章,讓大家從不同的點來重新檢視關羽

==============================================================

關羽,字雲長。生年不詳,卒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三國時期
蜀漢政權的開國元勳,位致前將軍、漢壽亭侯。

有趣的是,在關羽死後,卻受到各朝各代統治者的喜愛,由此平步青
雲,由侯而公一,由公而王二,由王而帝三,由帝而聖四,由聖而神
五。達致“儒稱聖六,釋稱佛七,道稱天尊八,三教盡皈依”的高度

然而,在其盡顯風流千年之後,在21世紀的今天,卻成了眾多“三國迷”
心中討厭的物件。咎其主要原因,可能來自於關羽本身那種不可理喻
的傲氣。而又隨著不喜歡這股傲氣的人越來越多,進而產生了所謂“貶關派”
,從諸多方面否定關羽的種種。

今筆者不以己鄙陋,僅就自己所認識的關羽來說說。共分為六個部分:

    一、論關羽之傲。討論關羽的性格問題。
    二、論關羽之刺。討論關羽的兵器問題。
    三、論關羽之勇。討論關於“關羽的武勇並不特殊”的問題。
    四、論關羽之色。討論關於“關羽是個好色之徒”的問題。
    五、論關羽之降。討論關於“屯土山約三事”的真假問題。
    六、論關羽之敗。討論關於“失荊州”的始末。

注一:宋徽宗于崇寧元年(1102年),加封關羽為“忠惠公”。
注二:宋徽宗于大觀二年(1108年),加封關羽為“昭烈武安王”。
注三:明神宗于萬曆十年(1582年),加封關羽為“協天大帝”。
注四:明神宗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加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
      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及致清同治九年(1870年),關
      羽的封號已達二十六個字之多:“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
      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
注五:現今民間將關羽當作“戰神、驅邪神、守護神、武財神”。
注六:明未清初時關羽取代了姜太公,成為了封建社會的“武聖”,
      被稱為“關夫子”,與孔子並列。而關廟亦被稱為“武廟”,
      與孔子的“文廟”相對。
注七:隋開皇十三年至十四年(593--594年),天臺宗的創始人智者
      大師為關羽的亡靈授“菩薩戒”,關羽從此便正式入了佛門,
      成了佛家弟子,做了“伽藍護法神”。
注八:宋徽宗于崇寧二年(1103年),加封關羽為“崇寧真君”,使
      關羽正式地在道教取得了合法地位。



◎論關羽之傲

關羽現今不為人所喜的原因,主要來自於他的驕傲。可是,關羽真的
很驕傲嗎?真的驕傲到了不可理喻,以至令人生厭的地步嗎?

恐非。要弄清楚此問題,必須先明瞭“蜀漢”與“孫吳”之別。即對
待敵人和盟友的態度不好,或還可以理解,畢竟不是同一勢力。然而
,若其對待同僚也是如此,如關羽和馬超、黃忠、麋芳、士仁、潘濬
、諸葛亮等同僚的種種糾紛,這就難免讓今人為之不爽。

 現就將關羽和兩個勢力的糾紛分開來重新分析。

一、關羽和同僚

1、關羽和馬超

關羽傳:“(關)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
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
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這段話初步看來其意大概如此:關羽聽說馬超來降,因為並非舊識,
於是寫了封信給諸葛亮,問馬超是個怎麼樣的人。而諸葛亮知道關羽
護前,於是回信答道馬超和張飛差不多,但是還比不上關羽。關羽看
後非常高興,將諸葛亮的回信給眾賓客看。


而這段話發展到《三國演義》便成了以下這樣子:

第六十五回:“(關)平拜罷,呈上書信曰:“父親知馬超武藝過人
,要入川來與之比試高低。教就稟伯父此事。”玄德大驚曰:“若雲
長入蜀,與孟起比試,勢不兩立。”孔明曰:“無妨。亮自作書回之
。”玄德只恐雲長性急,便教孔明寫了書,發付關平星夜回荊州。平
回至荊州,雲長問曰:“我欲與馬孟起比試,汝曾說否?”平答曰:
“軍師有書在此。”雲長拆開視之。其書曰:“亮聞將軍欲與孟起分
別高下。以亮度之:孟起雖雄烈過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
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今公受任守荊州,不為
不重;倘一入川,若荊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雲長看畢,
自綽其髯笑曰:“孔明知我心也。”將書遍示賓客,遂無入川之意。”

變成了關羽去信益州是為了進川與馬超比試武藝,棄荊州重托於不顧
。於是,一部份讀者便將其作為指證關羽驕傲自負的一大鐵證。


現在我們試著重新分析一下關羽寫這封信的原因。

A、當時的歷史背景因素。

a、來自關羽方面的情況:眾所周知,關羽為劉備陣營武將中第一把
交椅。可不知道的是,在某一段時期,關羽又當了回“老二”。
那既是馬超來降之後。

馬超傳:“(建安十九年214)先主遣人迎超,超將兵徑到城下。城中
震怖,(劉)璋即稽首,以超為平西將軍(三品),督臨沮......”

那麼此時關羽是什麼官職呢?

關羽傳:“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
(五品),駐江北。”

另據先主傳:“秋,群下上先主為漢中王,表於漢帝曰:“平西將軍
都亭侯臣馬超、左將軍長史領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龐羲、議曹
從事中郎軍議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蕩寇將軍漢壽亭侯
臣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

    其中馬超被排在首位,可知此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劉備進位漢中王

對關羽來說,突然來了一個不認識的馬超,硬是搶了自己軍中第
一的位置,去信詢問一下也不足為怪。若是真的不滿馬超位於己
上而欲與其相爭,則是直接找劉備討說法了。

這也是關羽只問馬超而不問別人的根本原因,因為劉備得益州後
所用益州本土官吏關羽應該全都不認識,全都“舊非故人”,他
不可能每個人都問到。

b、來自劉備方面的情況:劉備將馬超擺上這個位置亦不無深意。其
時益州新定,本土勢力和在此經營已久的外來勢力深恐劉備方面
危害到自己本來的利益,有如驚弓之鳥。所以劉備必須對新來降
之官員大封特封,消其疑慮,不用害怕被新生力量壓迫。只要是
有才能的人,不論新舊,都能得到重用。從劉備起用自己不恥與
深恨之人許靖(見法正傳)和劉巴(見劉巴傳)身上可見一斑。
我們還能從上表中看見班次位於諸葛亮和關羽之前的還有三位,
全都是劉備定益州後所署官吏。

c、來自其他方面的情況:應該說,關羽的這封信所代表的不只是關
羽一個人的疑惑。因為劉備對新來人員大封特封的這一舉動,勢
必引起劉備舊部人馬的疑惑與不滿。劉備帶進川的人馬還可以親
自安撫,可仍留在荊州的某些人卻不明所以了,深恐“一代新人
葬舊人”。那他們能怎麼辦?當然是去詢問頂頭上司關羽,而此
時將疑惑壓在心底的關羽為穩定軍心,便只好寫信去問同樣退居
二線的諸葛亮。

以上這三點,既是當時的歷史背景,亦是產生這封信的根本原因。


B、當時的戰略目標因素。

根據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路線,是荊、益兩路出擊北伐中原
。劉備親出秦川,而命一上將出宛、洛。可想而知,此上將當然
得是軍中能獨當一面的第一號人物。可職位的突然轉換,變成了
劉備和首席戰將馬超皆在益州,難免會讓別人覺得戰略計畫有所
改變,懷疑劉備有“重益輕荊”的思想。這亦會造成劉備“荊楚
班底”的恐慌。而其中更為甚者,便是那些本欲跟著軍中第一把
交椅這顆大樹升官發財的人。於是他們齊集關羽處,想問個明白
,好決定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

諸葛亮應是深知劉備為何如此安排,以及關羽此信所包含的疑問
。於是回信告知馬超現今職位雖高,但不會影響關羽軍中第一將
領的地位。果不其然,劉備進位漢中王后,馬上又將關羽的職位
排在了馬超之前。

關羽傳:“先主為漢中王,拜羽為前將軍。”

馬超傳:“先主為漢中王,拜超為左將軍。”

(注:據李嚴傳載眾臣彈劾李嚴所上公文中排序為前、左、右、後將軍)


    而關羽處之所以有賓客,是因為他們也在急切地等待回音。關羽
將回信以示賓客,亦為安眾心,非是其驕傲自負的表現。

C、當時馬超的名聲因素。

  馬超在當時的名聲並不好,而且一來便身居高位,這讓關羽十分
擔心,因此問諸葛亮“超人才誰可類”,意在提醒諸葛亮馬超是
個怎樣的人。而諸葛亮回答說“當與益德並驅爭先”,意思既我
們不會讓其單獨領軍,一定會讓張飛監視著他。否則,“孟起兼
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猶未及髯之絕倫逸
群也。”也可作為回答,不必畫蛇添足地加上“當與益德並驅爭
先”。

因此,在馬超進入蜀漢政權後,並未有過獨自出征的記錄。唯有
在劉備北上爭漢中時,才和張飛一起露了回臉。

綜上所述,關羽這封看似挑釁的信,實是多方面因素加在一起所
產生的結果。接著,我們再來看看《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否理解
關羽這封信的多方面因素。

“孔明知我心也”,此句話應做何解?難道說關羽的心思便是要
得到孔明的支言片語嗎?

    這裡作者的本意應為關羽略微猜到劉備的心思,但荊州的眾文臣
武將還不瞭解,於是關羽為了迎合眾心,便作出欲進川比試一爭
高低的姿態。而諸葛亮亦料到了關羽的不由自主,所以親自去信
配合他。於是才有關羽稱孔明知其心之歎。就好像司馬懿與諸葛
亮對陣渭南時,諸將請戰,群情洶湧,然司馬懿不願與戰,只好
找藉口說要請示上級。而明帝亦非常理解司馬懿的想法,派辛毗
持節以制之。頗有異曲同工之效。

這裡再附帶說明一下“關羽和諸葛亮”的問題。

諸葛亮傳:“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複言。”羽、飛乃止。”

    張飛不是“敬愛君子”嗎?怎麼他也和關羽一樣“驕于士大夫”?

    如此,則必不是因其身份而導致“不悅”。關、張等實乃懷疑這
個新來的年輕人是否確有實際能力成為劉備所倚重的對象,經劉
備解說後即釋然。其時劉備為解開關、張之疑的說辭也必不如[志]
中所載如此簡單,當包括諸葛亮為其今後發展方向的策劃,既
“隆中對”是也。

又或言其面止心不止,那為什麼在馬超問題上關羽偏偏去信詢問
自己心有嫌隙的諸葛亮呢?

2、關羽和黃忠

黃忠傳:“(建安二十四年219)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
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
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
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遂與羽等齊位......”

費詩傳:“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
,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詩謂羽曰:“夫
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
,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今漢王以一時之功,
隆崇於漢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
,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
為意也。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
此舉動,恐有後悔耳!”羽大感悟,遂即受拜。”


而《三國演義》中又略有差別。

第七十三回:“雲長問曰:“漢中王封我何爵?”詩曰:“‘五虎大將’
之首。”雲長問:“哪五虎將?”詩曰:“關、張、馬、趙、黃是也
。”雲長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龍久隨吾兄,即吾
弟也;位與吾相並,可也。黃忠何等人,敢與吾同列?大丈夫終不與
老卒為伍!”遂不肯受印。”

    其後費詩的一段說辭與志中所載大同小異,只是行文更為通俗易
懂而已。這裡僅將志中所封前、左、右、後四將軍改為了“五虎
大將”。然此一差別卻又造成了某些人對關羽不肯受印的不理解
,亦將其當作體現關羽驕傲自負的鐵證。然筆者認為,下此結論
,略顯倉促。

A、關羽不肯與黃忠同列的可能原因。

a、自己想要更高的官位。
b、不願黃忠居此官位。

    關於第一個原因,筆者認為可能性很小。原因有二:一是關羽已
是劉備軍中官位最高的人,想要更高皆不是欲與劉備並肩。二是
基於劉備當時僅為“漢中王”,可能並不能設制更高的將軍位。
因此,第二個原因的可能性相較而言更大。

B、關羽不肯與黃忠同列的可能結果。

a、劉備不同意關羽的意見。此是已存事實。
b、劉備認同了關羽“不願黃忠居此官位”的意見。那麼,“後將軍”
之位勢必會由別人出任。因此,不論關羽是不是有意為某人爭位
,卻必將導致此結果,其他知情人士也會說“是因為關羽,某人
才當上後將軍的”。

那麼,“關羽不願黃忠居此官位”的原因是否就是“有意為某人
爭位”呢?

要弄清此點,得先找出另一個問題的答案,既“是否有這樣一個
讓關羽肯為其爭位的人呢?”

其實關羽於此以前就已和張飛、黃忠、趙雲三人同列。僅馬超官
職稍高。

關羽傳:“先主收江南諸郡,乃封拜元勳,以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

張飛傳:“先主既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

黃忠傳:“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

趙雲傳:“成都既定,以雲為翊軍將軍。”

    四人官位皆為五品雜號將軍。差別只在封官時間先後,關、張二
人在建安十三年(208),而黃、趙二人則在建安十九年(214)。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既然之前已與其同列,為何後來又引以為恥?
這是否說明了一件事,既關羽並非以“與黃忠同列為恥”,而是
“不滿黃忠之位比某人高”。

而這個令關羽“不滿黃忠之位比某人高”而“不願黃忠居此官位”
的某人,已經呼之欲出。他既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劉備為漢
中王時,沒有得到升遷的,而《三國演義》作者刻意加上去的--趙雲。

    從當時的官位來看,黃忠和趙雲皆是“後將軍”的待定人選。而
從其它方面來看,趙雲和劉備等人于初平二年(191)之前便在公
孫瓚處共事,從建安五年(200)便開始追隨劉備。而黃忠從劉備
于建安十三年(208)。其間相差十幾年。可以說趙雲和關羽、張
飛同為蜀漢政權的超級元老。

    另在[志]中亦找到三人的另一個相同點。

關羽傳:“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

趙雲傳注引雲別傳:“先主就袁紹,雲見於鄴。先主與雲同床眠臥。”

能和劉備同床的,除了他八位以上的夫人外,便止有此三人了,
可見其情份。

在關羽看來,趙雲和張飛的差別不算太大,所以他心中的人選當
取趙雲無疑。而關羽也不可能像劉備一樣,從政治立場來考慮問
題,他只會從情感方面出發,認為趙雲比黃忠更有資格坐上“後將軍”
之位。

而據黃忠本傳的記載來看,諸葛亮亦發現了其中的不妥之處,證
明劉備此一安排亦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則其時諸葛亮也有心目中
的人選。殊不知此乃劉備的刻意安排,此事在馬超的問題中略有
論及,而不升趙雲亦為堵眾人之口。試想趙雲跟了劉備幾十年仍
只撈到個五品官,他們這些後來者還有什麼好說的。趙雲也是少
有的具備政治頭腦的武將,只怕讓黃忠先於己而升還是他自己提
出來的。因其先他已數次回絕了對自己的獎勵(見趙雲傳),凡
事皆從國家的利益出發。

    至於費詩的那篇說辭,從黃忠本傳的記載來看,顯然是劉備教給
他的。明裡雖是說關羽,其實是說趙雲,即使官位在他人之下,
可他們之間的情份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

    另值得一提的是,當時陪著趙雲沒有升官的還有諸葛亮。

3、關羽和麋芳、士仁、潘濬

很多人將此三人的投降,歸咎於關羽的驕傲。下面,再重點分析一下
此三人與關羽不和的原因。

A、麋芳、士仁

楊戲傳:“麋芳字子方,東海人也,為南郡太守,士仁字君義,廣陽
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

關羽傳:“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
。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
芳、仁銜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麋竺傳:“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二,叛迎孫權,羽
因覆敗。”

呂蒙傳注引吳錄:“初,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
內畏懼,權聞而誘之,芳潛相和。及蒙攻之,乃以牛酒出降。”

    則麋芳、士仁因錯受責兼且關羽輕視他們而與其不和。那關羽為
何會輕視他們呢?當然,其主要原因應該是他們的“供給軍資,
不悉相救”、“私好攜二”、“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等
辦事不認真負責的表現。

從另一方面看,麋芳,乃劉備妻麋氏的兄弟;士仁,廣陽人,廣
陽屬幽州,乃劉備同鄉。其二人於志中記載甚少,更沒有什麼功
績,卻因與劉備的特殊關係而達至顯位,又因臨陣投降致使關羽
敗亡而名留史冊。或亦為關羽輕視他們的原因之一。

B、潘濬

楊戲傳:“潘濬字承明,武陵人也......亦與關羽不穆。孫權襲羽,
遂入吳。”

    至於潘濬,則沒有記載其與關羽不睦的因由。筆者只好推想為關
羽被封“漢壽亭侯”之故。

潘濬正是武陵漢壽人,而他“弱冠從宋仲子受學。年未三十,荊
州牧劉表辟為部江夏從事。”歸吳後但凡武陵有戰亂,皆由其往
討之,當屬地方豪族人物。而其“沙羨長贓穢不脩,濬按殺之,
一郡震竦。”、“濬乃大請百僚,欲因會手刃殺(呂)壹,以身
當之,為國除患。”等,皆是其豪強作風的根本體現。

    不巧的是漢壽又正好是關羽的食邑,於是這個紮根已久的文人土
皇帝與新來的武將邑主之間扯上了點利益上的衝突,乃至不睦。

而方詩銘老先生還認為潘濬才是造成麋芳、士仁投降的關鍵人物
,因同時投降的三人只有他達至顯位。當然,這也和個人能力有
關,也和投降得徹不徹底有關,士仁倒是入吳後音迅全無,可麋
芳畢竟還有點羞愧之心(見虞翻傳)。而潘濬則成了一個徹頭徹
尾的吳國人。

正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想必大家也知道魏國如張遼、李典;吳
國如甘寧、凌統間也有不和的表現,可他們至少在關鍵時刻仍能
一致對外。再反觀上述三人,卻因私情誤國,這能說只是關羽一
個人的問題麼?

君卻不見被圍而後降仍首尾關羽的安成長吳碭及中郎將袁龍(見呂岱傳)
;又或甘與其同死之都督趙累(見吳主傳二);又或誘導諸夷,
圖以武陵屬劉備的武陵部從事樊伷(見潘濬傳,而此事也正是由
徹頭徹尾的吳國人潘濬討平的。);又或詐死還蜀的廖化(見宗預傳)
。此數人皆未聞關公有所輕也。



--

好長....累死了....

裡面有些字轉成繁體我還是看不懂;有些則是我對史料不熟,無從著手

如果有錯,煩請指正,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45.61
※ [1;32ma7v333 [0;32m:轉錄至看板 SAN                                           01/04 17:57
推 gfneo:大推                                                      01/04 21:29
推 matthuang:辛苦的!大推!                                        01/04 21:34
→ jackthegreat:有出現亂碼就換其他的簡中編碼試試看                 01/05 00:27
※ 編輯: a7v333          來自: 118.169.45.61        (01/05 03:44)
推 tototony:推一個 我覺得趙和黃兩個人選 選黃應該是年紀大 再不給就  01/06 19:52
→ tototony:就沒機會了 趙雲感覺老好人比較好說話 0.0                01/06 19:54
推 a5981826:推!!!!                                                 01/07 14:13
推 age317:寫的非常好  大推  之前沒看漏掉了這篇好文                 01/10 01:53
推 age317:裡面只有論關羽與糜芳、士仁、潘濬的地方較不充分、不夠好   01/10 02:02
→ a7v333:潘濬部分,在後面的"關羽之降"有做些許補充                 01/10 23:50
→ a7v333:看了之後,應該會比較容易懂他為什麼會做這樣的推測         01/10 23:52
推 byz:大推                                                        01/11 09:12
推 FRANCO11:有神快拜!!!                                            01/12 09:54
推 khara:推一個                                                    02/01 09:4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36.184
→ a7v333:看板上最近很流行介紹三國人物的文章,所以就把之前看到的   08/25 13:08
→ a7v333:這大長篇轉過來跟大家分享(其實是我對關羽有滿滿的愛~)   08/25 13:09
推 Znps:一次太多好文會消化不良XD 感謝分享推                        08/25 13:17
推 demo68:一週一po或兩三po會比較好...                              08/25 13:20
→ a7v333:因為這些全部是"一篇",為方便閱讀才把他分段成這樣         08/25 13: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好.本資料庫並非第一手資料.如果你有對文章作者的詢問,意見與需求,請自行找尋文章作者並提供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