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5日 星期一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作者: orze04 (orz)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哲學系的八卦啊?
時間: Mon Feb 20 23:07:01 2012

也不要說的那麼不堪
哲學相關的教材我蠻推薦這系列影片的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網路上的是12集*55分,也有寫成書


這個影片應該一堆人看過了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HHa4ETr2jE&



以下是第二部分的對話,懶得看直接END,或是直接看影片24:10

學生:在非常狀況之下你得做必要的手段以求生存。

Michael Sandel教授:必要的生存手段?

學生:你得做出必要的決斷,如果你十九天都沒有東西吃,一定要有人犧牲的。有人得要
犧牲讓其他人活下來。

Michael Sandel教授:很好,你叫甚麼名字?

學生:Marcus。

Michael Sandel教授:Marcus,其它人對他的看法呢?

**********************************

Michael Sandel教授:上次我們的課程一開始就提到了一些故事,道德兩難火車的故事和
醫生的故事。身體健康的人可能成為被害人,被強迫取出器官。在這些爭辯中我們注意到
兩件事情,其中一個跟我們所做的爭辯有關。我們在每個案例中用自己的判斷開場,我們
試著分析背後的原因或是理念,來說明我們的判斷。然後我們又面對一個新案例,我們發
現我們會重新檢視那些理念,重新以其他的狀況來檢查,我們會發現內心的壓力試著要讓
我們的判斷擁有連貫性,即使是針對不同的案例,讓我們開始反省我們的理念。我們同時
也注意到在討論爭辯中出現的問題實質,我們注意到,有時我們會將行為的道德性定義在
結果上,定義在對世界的影響上,我們稱呼這為結果論的道德推論法。但我們也同時注意
到,並不是只有結果才能夠影響我們。有時我們認為不只是結果,有時還必須要考量行為
本身的道德品質。有些人認為某些事物從類別上就是錯誤的,即使結果是好的,即使殺一
人能救五人也是不對的,所以我們將結果論的道德派別和分類派加以比較。

今天和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將會開始分析道德結果論。最有影響力的一個版本,也就是功
利主義的哲學。十八世紀的Jeremy Bentham是英國的政治哲學家,也是第一個系統化的表
述功利主義道德理論的人。而Bentham最基本的概念是,其實非常簡單,是非常道德層面
上、直覺式的,Bentham的概念是這樣的。所謂的為所應為關鍵在於將利益最大化,他的
利益是甚麼意思呢?他的利益是歡娛勝過痛苦,快樂勝過受苦,而他是如此推論出利益最
大化的理論的。他一開始觀察到我們所有人,所有的人類都被兩個關鍵所主導,痛苦和歡
愉。我們人類喜歡快樂,不喜歡痛苦,所以我們的道德應該立基於利益,不管是我們考量
自己人生該怎麼做,或是以公民和民代角度思考法律應如何訂立,不管是個體或是集體結
合的行為,都應該以整體快樂最大化為目標。Bentham的功利主義有時會被簡化為這麼一
句口號,「越多人的幸福越是正確。」在這個基本功利理念掌握之後,讓我們試著開始測
試和檢驗它。

這次我們轉向另一個故事,但這次不是一個假設的故事,而是真實發生的事件,也就是女
王起訴Dudley與Stevens的案件。這是十九世紀的英國案例,在法學院非常有名,經過反
覆的辯論,讓我長話短說這個案例,然後我要聆聽你們如何判決,把自己想像成陪審團。
當時的新聞報導描述了背景,這個海上的悲劇發生在帆船Mignonette號的倖存者身上,這
艘船在南大西洋上遇難,距離好望角1300英哩,船員四名,Dudley是船長,Stevens是大
副,Brooks是水手,至少根據報紙報導,每個人人品都很高潔,第四名船員是船上打雜的
少年,十七歲的Richard Parker,他是個沒有親人的孤兒,這是他的第一次海上長途旅行
,根據報上報導,他出發的理由他的朋友們並不贊成,年輕的他天真的以為這趟旅程將可
以讓他成為真正的男子漢,很遺憾的,並非如此,但這部分的事實並非爭論的重點。

一道巨浪將Mignonette擊沉,四名船員乘坐逃生艇逃了出來,唯一的食物就是兩罐蕪菁,
沒有淡水。起初三天他們什麼都沒吃,第四天他們打開了一罐蕪菁並且把它吃光,第二天
他們抓到了一隻烏龜,這烏龜和另外一罐蕪菁讓他們活過了接下來的幾天。後來的八天他
們又同樣什麼也沒吃,沒有食物,沒有飲水。假想一下,如果你身處其中,你會怎麼辦?
他們則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打雜少年Parker現在躺在船底,奄奄一息的縮在角落,因為
他不聽其他人的建議喝了海水,所以他看起來快要死了。因此,在第十九天,船長Dudley
決定建議大家抽籤,他們必須要抽籤決定誰犧牲,好讓其他人活下來。Brooks 拒絕了,
他不喜歡抽籤這個點子。我們並不確定這是因為他不想冒險,或者是因為他相信過程決定
道德與否,但不論如何,最後並沒有抽籤。第二天還是沒看到任何船隻,因此Dudley告訴
Brooks別過頭,他對Stevens比出手勢,示意應該殺死少年Parker。Dudley祈禱之後,告
訴那孩子時候到了,用一把小刀殺死了他,刺穿了他的頸靜脈。Brooks克服了自己良心上
的抗拒,和他們分享了這次的戰果。接下來的四天,倖存的三人靠著這少年的血肉存活。
這是真實故事,然後他們獲救了,Dudley在日記裡面描述獲救過程時相當的委婉:在第二
十四天我們用早餐時,終於有一艘船出現了。這三名倖存者被一艘德國船隻救起,他們被
送回英國的Falmouth,然後被捕,被起訴,Brooks成為控方的證人,Dudley和Stevens則
是被起訴。

他們並不爭辯事實,他們主要的辯詞是,此乃必要之惡,他們認為寧可犧牲一人好讓三人
存活,但檢察官並沒有被這論點說服。他說謀殺就是謀殺,所以本案照舊開庭,為了讓你
容易了解,假設你就是陪審團,先擺開法律規範不論,你身為陪審團的職責就是判斷他們
的行為在道德上可否被接受,有多少人會投「無罪」?他們的所作所為在道德上可以接受?
有多少人會投「有罪」?他們的所作所為在道德上不正確?相當大多數的人是這樣看的,讓
我們看看大家的邏輯是什麼。先從少數開始問起好了,先讓我們聽聽替Dudley和Stevens
辯解的說法,你為什麼認為他們在道德上可以被接受?你的理由是?

學生:我認為這在道德上是可以理解,但我也同時認為,道德上可以理解和需不需要負法
律責任是有差別的。換句話說,就像法官說的一樣,符合道德的不見得一定牴觸法律,雖
然我不認為需求一定可以合理化行為,不管是謀殺、竊盜或是任何違法行為,但某種程度
你會同意,這會讓你不被判罪。

Michael Sandel教授:很好,其它辯護者,其它的辯護看法,讓他們的行為可以被道德接
受,請,謝謝。

學生:我只是認為在非常狀況之下你得做必要的手段以求生存。

Michael Sandel教授:必要的生存手段?

學生:你得做出必要的決斷,如果你十九天都沒有東西吃,一定要有人犧牲的。有人得要
犧牲讓其他人活下來,而且假設他們存活下來又成為社會上有產出的成員,可能回家之後
創辦了一百萬個慈善團體等等等等各種好事,我是說,他們可能最後能夠造福所有人。不
過說實話,我不太確定他們之後做了什麼,也許回家之後什麼都沒做,也許殺了更多人,
不過...

Michael Sandel教授:你說什麼?

學生:也許他們變成殺手。

Michael Sandel教授:如果他們回家之後轉職成殺手怎麼辦?

學生:如果他們回家之後變成職業殺手怎麼辦?這個嘛...

Michael Sandel教授:你會想要知道他們殺了誰,對吧?

學生:的確,很公平,公平,我的確想知道,我的確想知道他們殺了誰。

Michael Sandel教授:很好,說得很不錯,你叫什麼名字?

學生:Marcus。

Michael Sandel教授:很好,我們聽到了替他們辯護的說法,是站在他們那一邊的。現在
我們需要聽聽控方的立場,大多數的人們認為他們做的是錯的,為什麼?你。

學生: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他們並沒有吃很久,所以他們可以辯解自己都心神喪失之類的
,這可以當作一個理由,這個可能的角度,可以用他們心神狀況不正常,因此不算,不算
做出有意識的決定。如果這樣的說法可行,我們可說必須要在異常的心智狀態才能做出這
種決定,也就是接受這論點的人都認為他們道德上有錯。

Michael Sandel教授:但我想知道替他們辯護的,你是怎麼想的?抱歉,你是投他們有罪
,對吧?

學生:的確,我不認為他們所作所為在道德上是正確的。

Michael Sandel教授:為什麼呢?為何如此?Marcus剛替他們辯護,你們都聽到他說什麼,
請。

學生:危機時刻你應該為所應為。

Michael Sandel教授:沒錯,你要怎麼挑戰Marcus?

學生:無論任何情況,人類都不應該把其他人的性命掌握在手中,我們沒有這個資格。

Michael Sandel教授:很好,謝謝,你叫什麼名字?

學生:Britt。

Michael Sandel教授:Britt,很好,還有誰?請站起來,你的看法是?

學生:我想知道Dudley和Steven有沒有詢問Richard Parker,取得他的同意,被殺的意願
,而這樣是否可以讓他們免除謀殺罪?這樣是否可以在道德上說的過去?

Michael Sandel教授:很有趣,雙方合意!等等,你叫什麼名字?

學生:Kathleen。

Michael Sandel教授:Kathleen說,如果他們這樣做了,整個情節會變得如何?如果
Dudley手上拿著刀,但他沒有祈禱,或是在祈禱之前他說了,「Parker,不知道你是否介
意?」我們非常餓了,就像Marcus所說的,我們已餓到走投無路,你反正也活不久了,不
如當個烈士吧!你願意當烈士嗎?Parker?那你會怎麼想?這樣可以讓他變得道德嗎?假設
Parker在半昏迷的狀態中說好?

學生:我還是不認為這是道德上可以被接受的。

Michael Sandel教授:即使這樣你也不認同?

學生:不。

Michael Sandel教授:你認為即使對方同意,這在道德上還是不正確?誰願意繼續思考
Kathleen的同意與否的概念?這樣是否會變得道德上可以接受?如果你認同的話請舉手,
非常有趣,為什麼同意就會產生道德上的差異?為何?請講。

學生:我認為如果這是他自己的意思,是他自己的想法,一開始就是他自己的想法,這才
是我認同的唯一情況,唯一看起來合理的狀況。因為在其他狀況下,你都可以說他被施壓
,不管比例如何,都是三比一或是多對一。

Michael Sandel教授:好的。

學生:所以如果這是他的抉擇,他決定犧牲生命,也許某些人會覺得值得敬佩,但其他人
不見得同意,不見得同意他的選擇。

Michael Sandel教授:如果這是他想出來的點子,所以這是我們唯一認可的合意,在道德
上可以接受的看法。你認為考慮到眼前的狀況,否則都會被認為是強迫的合意。有沒有任
何人認為,即使Parker同意,也不可以殺死他,有嗎?請站起來,告訴我們為什麼。

學生:我認為殺死Parker的原因在於其他的船員希望有一天會獲救,因此殺死他的理由並
非斬釘截鐵,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獲救,所以殺害他也是白費。難道你在獲
救前要不停的殺害船員嗎?然後最後大家就死光了,因為終究會這樣?

Michael Sandel教授:這個狀況的道德邏輯似乎的確如此,他們會持續挑選最弱的那個,
一個接一個,直到獲救為止。他們幸運的在還有三人存活的時候獲救了,如果Parker同意
了,這樣是否可被接受?

學生:不,這樣依舊不行。

Michael Sandel教授:告訴我們原因,這樣依舊不對。

學生:首先,我相信吃人肉是不對的,不論如何你都不該吃人。

Michael Sandel教授:所以食人血肉無論如何都是不對的,即使在等待某人死後也不行,
依舊會是錯誤的。

學生:至少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我認為個人的道德判斷很重要,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其它人當然可以不同意我們。

Michael Sandel教授:可以看看他們為何不同意,然後我們可以看看他們的理由是否可以
說服你。我們可以試試看,有沒有任何人可以解釋你們被同意與否所改變心意的原因?你
是不是可以解釋,為什麼同意與否有這麼明確的道德差異?那麼抽籤呢?這算不算某種程
度的合意?請記得一開始Dudley有提議抽籤,假設他們都同意抽簽了,有多少人會說這是
可以接受的?假設抽籤的結果是打雜少年抽到,接著發生了前面說到的故事,有多少人會
認為這是道德上可以接受的?如果有抽籤的話,看來接受的人數增加了,讓我們來聽聽看
那些認為抽籤造成差別的,為什麼呢?

學生:我認為這是基本必須的犯罪的關鍵,在於他們決定眾人的生命比他一個人要重要,
我認為這是任何犯罪的基礎,沒錯吧?我的需要、我的慾望更重要,比起你的,我的更重
要,而如果他們在眾人同意之下抽籤,某人應該犧牲,這代表他們都同意應該犧牲自己拯
救其它人。

Michael Sandel教授:那麼,這樣就合理了嗎?

學生:有些血腥。

Michael Sandel教授:但道德上可以接受?

學生:是的。

Michael Sandel教授:你叫什麼名字?

學生:Matt。

Michael Sandel教授:那麼Matt,對你來說,你介意的不是食人,而是沒有正當程序。

學生:我想你說的沒錯。

Michael Sandel教授:對吧?有沒有同意Matt的,可以解釋更多?為什麼抽籤就讓這件事情
對你來說道德上可以接受?請說。

學生:就我的看法,這件事一開始關鍵在於這打雜少年的意見完全沒被考慮,接下來他會
發生什麼事情?即使是一開始要不要抽籤都沒問他,不管他的意見就決定了,決定他是要
犧牲的那一個。

Michael Sandel教授:沒錯,在真實案例裡面就是這樣。

學生:沒錯。

Michael Sandel教授:但如果抽籤的前提是大家都同意,你認為這樣就可以了嗎?

學生:沒錯,因為每個人都知道會有人犧牲,因為打雜少年甚至不知道有這樣的討論,對
他來講根本一點準備都沒有,「我可能就是犧牲的那一個」。

Michael Sandel教授:好的,那麼假設每個人都同意了,同意參加抽籤,抽籤之後抽到少
年,然後他反悔了。

學生:你已經同意了,就像是口頭約定一樣,既然決定就不能反悔下了決定,如果你知道
你犧牲是為了讓其它人活下去,如果別人死了,你知道你也會吃他們的血肉。

Michael Sandel教授:但是你當然可以說,「我都清楚,但抽到的是我。」

學生:我只是認為整個道德判斷的關鍵,是在於沒人問過當事人意見,這才是最恐怖的地
方。他根本不知道最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他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至少比較可以了解


Michael Sandel教授:好,很好,我想聽聽...有些人認為這道德上可以接受,但大概只
有Marcus為首的20%。然後有些人認為關鍵在於沒有合意,只要大家沒有同意,不管過程
如何,就像Kathleen的看法一樣,抽籤或某種公平過程,在死前沒有經過同意,如果我們
加上同意這一關,有更多人會認為這犧牲是道德的。最後我想聽聽即使有了抽籤,即使
Parker最後一刻同意,這依舊是不對的人們的看法。為什麼這是錯誤的?我想要聽聽看。
請說。

學生:從頭到尾我的立場我都比較認同類型道德論,也有一絲絲可能我會接受抽籤,然後
被抽到的人自殺,這樣就不是謀殺了。但我還是認為這兩者都是有缺憾的,而且我也認為
他們並不後悔。Dudley的日記裡面寫著,「正當我們吃早餐時」,看起來他似乎,似乎一
點也不珍惜別人的性命,這讓我認為我應該...

Michael Sandel教授:因為他一點也不後悔做錯事,所以你想把書丟在他頭上?

學生:沒錯。

Michael Sandel教授:很好,有任何其它的辯護者嗎?誰認為不管有無眾人合意,這都是
道德類型上的錯誤?好,請站起來,為什麼?

學生:我認為我們社會的定義中毫無疑問的,謀殺就是謀殺,無論從何角度看,謀殺都是
謀殺,我們的社會用同樣的角度評斷謀殺,我不認為在任何案例中謀殺有任何的差異。

Michael Sandel教授:很好,讓我問你一個問題。現在有三個人的性命對上一個人的-

學生:好。

Michael Sandel教授:這個少年沒有家庭,他沒有家屬,其它三個人都有家庭,他們在英
國都有家庭,他們有妻有小。想想Bentham的立論,Bentham說我們必須要考量每個人的功
利、福祉與幸福,我們必須把它們都加起來,不只是數字,不只是三對一,更是所有家屬
加起來對一個人。事實上,倫敦的報紙和當年的主流民意是同情Dudley與Stevens的,報
紙還說,如果不是因為關切他們家鄉的親人和家屬,他們絕對不會這樣做的。

學生:但這樣又有何差異?和貧窮的家庭想要養活自己,我認為這毫無差異,我認為無論
如何,如果我殺了你只為了讓我自己過得更好,這就是謀殺。我認為我們都應該一視同仁
的思考、公平的對待,而不是汙名化,汙名化某些行為,讓某些行為看來更野蠻,而事實
上這些根本都是一樣的謀殺,不管跟你家人有沒有關係。

Michael Sandel教授:假設不是三個人,是三十個人?三百個人呢?殺一人救三百人?或者
在戰爭時可以救三千人?如果籌碼更大呢?

學生:如果籌碼更大的話怎麼辦?我認為這依然一樣。

Michael Sandel教授:你認為哲學家Bentham的看法,將統合的幸福當作正確與否的判斷
是錯誤的?你認為他是錯的嗎?

學生:我不認為他是錯的,但我認為謀殺就是謀殺,不論如何。

Michael Sandel教授:照你這麼說,Bentham就是錯誤的,如果你是對的,他就是錯的。

學生:好吧,那麼他是錯的,我是對的。

Michael Sandel教授:好的,謝謝你,做得很好。讓我們先退開這個討論,注意一下反對
意見。我們聽到多少反對他們的意見?我們聽到了部分人替他們辯護,主要的辯護理由是
狀況的特殊、行為的必要性,以及最直接的,數字才是關鍵。不只數量是關鍵,整體的效
果也有影響。他們的親人、家屬,Parker是個孤兒,沒人會想念他,如果你計算整體的效
益,計算整體的幸福和痛苦,你可能就會有答案,認同他們所做的是對的事情。然後我們
聽說了三種不同的反對意見,我們聽到一種反對意見是說,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錯誤的,
就像剛剛的討論一樣,類型上就是錯誤的,謀殺就是謀殺,無論如何,即使它增加了社會
的整體幸福,也是不對的類型式的道德分析。但我們還是必須要分析,為什麼謀殺在類型
道德分類上就是不對的?是不是因為即使是打雜少年也有某些基本權利?而如果這是理由
的話,這權利又從何而來?既不是來自於大眾福祉,也不是所謂的整體幸福?問題一,其它
人說抽籤會有所不同,Matt認為要有公平流程,有些人被這樣的說法給說服了,這並不是
類型式的道德爭論,這背後的理論是人皆生而平等,即使最後會有一個人犧牲也是一樣。
而這犧牲是為了大眾福祉,這讓我們又必須分析另外一個問題。為什麼眾人同意某個流程
,即使是一個公平的流程,都可以正當化這個過程所導致的結果?第二個和第三個問題,
Kathleen所提到的所謂合意,如果打雜少年如同後續補充所說,不在外界壓力之下同意,
那麼犧牲他的性命救其它人就是對的。有更多人同意這個看法,但這又引起了第三個哲學
上的問題。眾人同意這件事情在道德上有什麼影響?為什麼合意這件事造成道德上這麼大
的差異?一個本來錯誤的行為在加上合意的行為後,就變得道德上可以接受了。為了要探
討這三個問題,我們必須閱讀一些哲學家的著作。下次我們將會讀Bentham的作品,還有
John Stuart Mill這位功利主義哲學家的作品。

別錯過線上互動的機會,和其他觀看正義這堂課的人一起討論、參與小考、觀看你錯過的
課程。要學習更多,請去JusticeHarvard.org,這樣做才是正確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49.3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好.本資料庫並非第一手資料.如果你有對文章作者的詢問,意見與需求,請自行找尋文章作者並提供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