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0日 星期二

josephhou/武將或軍師之間的對決--諸葛亮篇

作者: josephhou (Marion) 看板: Chan_Mou
標題: [哈啦] 武將或軍師之間的對決--諸葛亮篇
時間: Fri Aug 26 22:30:31 2011

本來想說分成兩三次解決,還是一勞永逸好了。

由於從小就喜歡曹操的關係,所以我小時候還蠻討厭諸葛亮的(敵人嘛),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這個人倒是越來越佩服,反而越來越討厭司馬懿,
所以真的說我有多討厭老七,其實也還好啦....

我有多討厭老七呢?如果說我對所有三國人物的討厭指數加起來是一百分,
那麼某位經常害羞臉紅又有禮貌的鬍子哥一個人至少就可以佔走八十分,
剩下的二十分裡面,那個頭可以左右各轉一百八十度的仁兄起碼又佔掉十分以上;
最後剩下的分數,老七大概可以佔到五分,這就是我討厭他的情形。


所以本篇主角就是我第三討厭的三國人物,蜀漢丞相、武鄉侯、臥龍先生諸葛亮。




----------------------------------------------------------------------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珪,字君貢,漢末
為太山郡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
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
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
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漢晉春秋曰:亮家于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魏略曰: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學,
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嘯,而謂三人曰:「卿
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問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後公威思鄉里,欲
北歸,亮謂之曰:「中國饒士大夫,遨遊何必故鄉邪!」臣松之以為魏略此言,
謂諸葛亮為公威計者可也,若謂兼為己言,可謂未達其心矣。老氏稱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凡在賢達之流,固必兼而有焉。以諸葛亮之鑒識,豈不能自審其分乎
?夫其高吟俟時,情見乎言,志氣所存,既已定於其始矣。若使游步中華,騁其
龍光,豈夫多士所能沈翳哉!委質魏氏,展其器能,誠非陳長文、司馬仲達所能
頡頏,而況於餘哉!苟不患功業不就,道之不行,雖志恢宇宙而終不北向者,蓋
以權御已移,漢祚將傾,方將翊贊宗傑,以興微繼絕克復為己任故也。豈其區區
利在邊鄙而已乎!此相如所謂「鵬鳥已翔於遼廓,而羅者猶視於藪澤」者矣。公
威名建,在魏亦貴達。
----------------------------------------------------------------------


老七是琅邪陽都人,是漢朝司隸校尉諸葛豐的後代,父親為泰山郡丞諸葛珪,
老七從小就成為孤兒,和弟弟諸葛均從小就隨叔父諸葛玄四處飄泊,
諸葛玄原本是袁術任命的豫章太守,卻被朝廷派來的正牌太守朱皓趕跑,
於是諸葛玄只好去投靠老朋友荊州牧劉表,兩兄弟也就跟著到荊州了。

諸葛玄死後,老七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南陽鄧縣種田為生,當地號為隆中,
除了種田以外,老七非常喜歡朗誦《梁父吟》,常自比為管仲、樂毅;
不過當時的鄉民都不認同老七除了身材高大以外能有這樣的本事,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老七最要好的朋友崔州平和徐庶是信了。

老七在荊州念書時,最要好的幾個同學是石廣元、徐庶、孟公威這三個人,
這三個人讀書時都有把整本書吃下去的毅力,只有老七每次都隨便翻翻就放回書架,
每天就看老七在那邊晃來晃去、鬼吼鬼叫,還沒事就拿塔羅牌幫同學算命。


諸葛亮:依我看,你們這些人都有本事當到刺史或者郡守。

眾人:說我們是刺史郡守,啊那你咧?

諸葛亮:科科,不告訴你....


講話機歪又這麼不用功的同學,難怪只有這幾個人願意跟他做朋友(?),
後來孟公威想要轉學,擔心自己朋友越來越少的老七居然跳出來勸阻人家:

「中原功課好的人這麼多,想要展翅高飛何必一定要在故鄉呢?」

裴松之認為這段話如果是解讀成老七給同學的良心建議那還說得過去,
如果想用這段話影射他本人的想法,那也未免太瞧不起老七了;
以老七的功力,就算陳群和司馬懿也不是他的對手,豈是人才多就可以掩蓋的?

不過我倒是覺得這種事很難講啦,人才不止要有能力也要有機會才行,
畢竟老七又不是臉上寫著『我智力100』,你也不能說他懷才就一定會有遇啊。









----------------------------------------------------------------------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
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
,姦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
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
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
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
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
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
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
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
、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脩政理;天下有變,則
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
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先主曰:「善!」於
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
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
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魏略曰:劉備屯於樊城。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
,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
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髦牛尾
與備者,備因手自結之。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毦而已邪!」備
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與!我聊以忘憂耳。」亮遂言曰:「將
軍度劉鎮南孰與曹公邪?」備曰:「不及。」亮又曰:「將軍自度何如也?」備
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將軍之眾不過數千人,以此待敵,得無非
計乎!」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
寡,平居發調,則人心不悅;可語鎮南,令國中凡有游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
眾可也。」備從其計,故眾遂強。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九州春秋
所言亦如之。臣松之以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
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則非亮先詣備,明矣。雖聞見異辭,各生彼此,然乖背
至是,亦良為可怪。
----------------------------------------------------------------------


劉備屯駐新野時,曾經向司馬徽訪求世事,這次好好先生不是只有說好而已。


司馬徽:好,太好了!不....不太好,我一個平凡儒生,哪裡知道什麼時務?
        識時務的都是俊傑之士,這裡有伏龍、鳳雛,哪用得著我啊!

劉備:伏龍?鳳雛?哪位啊?

司馬徽:太好了,他們的名字是諸葛孔明、龐士元。



後來徐庶也投奔劉備,深得劉備的器重,徐庶倒也沒有忘記他的老同學。



徐庶:諸葛孔明這個人就是臥龍,將軍想要見他嗎?

劉備:好啊,麻煩你去幫我把他找來。

徐庶:這個人需要你自己去請,什麼我把他找來!將軍應該要親自走一趟。



於是劉備就莫名其妙的被推著踏上往隆中的道路,開啟了名傳千古的『三顧茅廬』。



劉備:如今漢室衰敗、奸臣當道、皇權旁落,我想為天下伸張正義,
      但是我人比較笨一點,搞了那麼多年還是只能讓奸臣如此猖獗,
      不過我還沒放棄這個志向,不知道你有沒有什麼建議?

諸葛亮:自從董卓以來,群雄並起,勢力橫跨好幾個州郡的人不可勝數,
        曹操的名聲和實力比袁紹差得遠了,卻能以弱勝強擊敗袁紹,
        這不只是老天賜給他的好運而已,也是我幾個師兄運籌帷幄的成果;
        現在曹操已經擁有百萬之眾,又挾天子以令諸侯,我們不能與他爭鋒,
        江東孫權國險民附,又有我五師哥在那裡,只能和他們結盟而不可攻打。
        只有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
        這裡正是用兵的好地方,而劉表又沒有能耐坐穩,正是將軍的好機會;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當年高祖就是在這裡成就帝業,
        劉璋這個人很昏庸,北方又有張魯,重點是他們手上都沒有八奇中人,
        雖然很有錢卻不知道存恤百姓,有點腦袋的人都希望能有明主。
        將軍是皇室子孫,信義著於四海,手下又有許多英雄人物,
        如果跨有精液....呃,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內脩政理,
        等到天下發生變化,就命令一名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攻打宛、洛陽,
        將軍則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攻打秦川,百姓難道不會夾道歡迎嗎?
        如果一切順利,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嗯....聽起來不錯,不過你能不能重講一次?我錄音筆忘記開了。

諸葛亮:........................



在隆中對之後,劉備和老七感情越來越好,這下二爺和三爺可不爽了。

「我得到孔明,就像魚得到水一樣,你們兩個不要再喝醋啦!」


在魏略中有另一個故事,它說是老七自己跑去找劉備的,同行的也不止他一個,
而劉備看他年輕,也不怎麼鳥他,等到眾賓客散去之後老七還是留在現場,
劉備仍然當作沒這個人,拿到髦牛尾巴就想起當年編草鞋的往事,開始玩了起來。


諸葛亮:我還以為你很有大志,原來你的大志就是編草鞋啊!

劉備(趕快藏起來):呃....不是這樣啦!我只是想打發時間而已。

諸葛亮:將軍認為劉表能比得過曹操嗎?

劉備:不能。

諸葛亮:那你覺得你自己比得過曹操嗎?

劉備:也不能。

諸葛亮:幹,那你還玩個屁啊!既然你們兩個都打不過曹操,
        那你現在只有幾千人而已,是在這裡等什麼,等死嗎?

劉備:唉,我也很煩惱啊,但能有什麼辦法?

諸葛亮:現在荊州不是沒有人口,而是大家都不肯誠實報戶口,
        如果只按照戶口來分配勞役的話,那誠實報戶口的人一定會很不爽;
        你可以去請劉表清查荊州的戶籍資料,一定可以增加許多人力。


劉備按照老七的指示去做,果然得到了不少新血,從此軍隊戰力增強;
不過裴松之對這裡說是老七自己去見劉備,和本傳不同的說法非常有疑慮。






----------------------------------------------------------------------
  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後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悅於琦。琦每欲與亮謀
自安之術,亮輒拒塞,未與處畫。琦乃將亮游觀後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
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
未?」亮答曰:「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陰規出
計。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
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
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
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魏略曰: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少好任俠擊劍。中平末,嘗為人報讎,白堊突
面,被髮而走,為吏所得,問其姓字,閉口不言。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
以令於市,莫敢識者,而其黨伍共篡解之,得脫。於是感激,棄其刀戟,更疎巾
單衣,折節學問。始詣精舍,諸生聞其前作賊,不肯與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
獨掃除,動靜先意,聽習經業,義理精熟。遂與同郡石韜相親愛。初平中,中州
兵起,乃與韜南客荊州,到,又與諸葛亮特相善。及荊州內附,孔明與劉備相隨
去,福與韜俱來北。至黃初中,韜仕歷郡守、典農校尉,福至右中郎將、御史中
丞。逮大和中,諸葛亮出隴右,聞元直、廣元仕財如此,歎曰:「魏殊多士邪!
何彼二人不見用乎?」庶後數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猶存焉。
----------------------------------------------------------------------


除了劉備以外,劉表的長子劉琦也非常器重老七,
當時劉表寵愛蔡夫人,因此偏愛幼子劉琮、不喜歡劉琦,
劉琦好幾次問老七應該如何自保,老七每次都不肯幫他出主意;
直到有一天劉琦帶老七到高樓上飲宴,突然叫人把梯子撤走。


劉琦:現在上不至天、下不至地,你現在講的話只有我聽得到,可以講了嗎?

諸葛亮:你沒聽過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的故事嗎?


用到晉文公的例子,劉琦終於恍然大悟,連忙安排離開襄陽的計劃,
只是不知道這地方是誰挑的,居然派劉琦去鎮守剛被孫權電爆的江夏,
連江夏戰神黃祖都守不住的地方,劉琦去守那裡應該會死得更快吧?
如果這個任命是蔡瑁安排的,也許這個害死劉琦的計劃有非常高的機率成功,
不過事情有時候就是這麼難以逆料,劉琦還沒死,倒是劉表先死了。

劉表死後,曹操採納荀彧的建議,率領輕兵突襲荊州,荊州全境震恐,
劉琮居然連抵抗的決心都沒有,直接率領荊州官員百姓投降曹操,
當時在樊城的劉備得知此事,也沒什麼選項可以選了,只好率領眾人南逃,
和演義完全不同的是,諸葛亮和徐庶都作為其中一名隨員出現在當陽長坂坡,
演義中徐庶早在老七登場前就去曹營領他媽的便當,而老七則是已經坐船去江東了;
猜想是這一仗就算大羅金仙也凹不回來,又不能讓老七像張飛、趙雲那樣開無雙,
乾脆早點讓他離開現場,別讓大家看到老七在曹軍陣中束手無策的樣子。
不過比起演義的劇情,我倒覺得史書的說法也是很感人的故事啊....


話說曹操派曹純率領虎豹騎狂追一日一夜,在當陽長坂趕上劉備,
劉備軍全線崩潰,除了劉備自己的兩個女兒以外,徐庶的母親也被曹軍捉了,
徐庶得到這個惡耗,指著自己的心(說不定還流了幾滴眼淚),向劉備辭行:

「我本來希望能靠著這方寸之地,和將軍共圖王霸之業,
  現在母親被捉、方寸已亂,已經無法再提供貢獻了,在此向主公道別。」


和姜維、太史慈這種不吃當歸的人比起來,徐庶還真是孝順得有剩啊....
其實如果劉備狠一點,強行把徐庶留下來的話,說不定徐媽媽會被曹軍所殺,
那麼曹操就和徐庶結下殺母大仇,從此會更盡心盡力幫劉備辦事;
不過劉備卻非常夠意思,完全不計較徐庶很可能掌握了劉備軍不少機密,
也不計較這個人未來有可能會變成自己的敵人,就這麼放徐庶投奔曹操了。

徐庶和石韜(石廣元)投奔曹營後,石廣元歷任郡守、典農校尉,
而徐庶則是位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其實待遇也都不算太差了;
不過後來老七北伐時,聽說徐庶和石廣元居然只能當這種不大不小的官,
比較自己帳下這些所謂的人才,老七不禁由衷為自己的老同學抱不平:

「天啊,魏國的人才真的有這麼多嗎?為什麼他們兩人的仕途都只有這樣啊?」


所以我還是認為裴松之剛剛的說法不無疑問,或許老七真的勝過陳群、司馬懿,
但再怎麼樣,老七在曹魏也不可能得到他日後在蜀漢乃至於整個歷史上的地位吧?

老七講完這句話的幾年後,徐庶病死,為這個傳奇人物的故事畫上句點。













----------------------------------------------------------------------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
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
曹操並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
,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
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
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冑,英才蓋世,
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
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
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
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
。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
,偪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
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彊,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
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并力拒曹公
。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
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袁子曰:張子布薦亮於孫權,亮不肯留。人問其故,曰:「孫將軍可謂人主,
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臣松之以為袁孝尼著文立論,甚
重諸葛之為人,至如此言則失之殊遠。觀亮君臣相遇,可謂希世一時,終始以分
,誰能閒之?寧有中違斷金,甫懷擇主,設使權盡其量,便當翻然去就乎?葛生
行己,豈其然哉!關羽為曹公所獲,遇之甚厚,可謂能盡其用矣,猶義不背本,
曾謂孔明之不若雲長乎!

  零陵先賢傳云:亮時住臨烝。
----------------------------------------------------------------------


劉備逃到夏口,來了一個叫魯肅的年輕人來和劉備請求合作,
老七也知道如果再這樣下去只能等死了,於是向劉備請求出使江東:

「事急矣,希望主公讓我去向孫將軍求救。」


劉備同意了,於是老七就到江東去見孫權,當時孫權正屯駐於柴桑觀望局勢,
演義中以『舌戰群儒』這個故事說明江東的內部狀況和老七的嘴砲功力,
不過正史中老七倒是不用那麼多廢話,他只要說服面前那個紫鬚碧眼的歪果人就好。


諸葛亮:天下大亂,將軍起兵佔據江東,劉豫州也在漢水南岸屯兵與曹操爭天下,
        現在曹操趁著大難,已攻破荊州、威震四海,所以我主只能逃跑了。
        將軍你考慮自己的實力,如果你覺得打得過曹操,那就趁早劃清界限;
        如果自認打不過,那還是早早收起兵甲,向曹操投降吧!
        不要在那裡表面上看起來順從,暗中卻又猶豫不決,
        現在情況緊急,你再不下決斷的話,大禍馬上就要降臨了!

孫權:照你這麼說,劉備為什麼又不投降曹操呢?

諸葛亮:當年田橫只不過是齊地一個壯士,都還知道什麼叫做守義不辱,
        何況劉豫州乃是皇室之冑,我們對他的仰慕就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如果失敗了那也是天意,怎麼能屈居在曹操之下呢?

孫權:(幹!這麼行你們自己去打啦!還來這裡找我幹嘛?)
      我不能擁有整個江東的地盤和十萬大軍受制於人,我決定抗戰到底了!
      只有劉備可以抵擋曹操,不過他才剛被打爆,還能和曹操抗衡嗎?

諸葛亮:我們雖然在長坂戰敗,不過殘餘兵力和關羽的水軍還有一萬精兵,
        劉琦的江夏水軍也還有一萬多人,這樣就有兩萬人了;
        加上曹軍遠來疲憊,為了追趕我們一日一夜急行三百餘里,
        正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兵法說的『必蹶上將軍』,
        (曹純表示:聽說這支強弩之末的部隊打到你們差點跳河?)
        而且北方人不習水戰,荊州百姓投降曹操也並不心服,
        只要將軍派遣猛將領兵數萬和我們聯手,一定可以擊破曹操,
        曹操兵敗北還之後,荊州和東吳的鼎足之勢便形成了,成敗在此一舉!


孫權大喜,於是派遣周瑜、程普、魯肅等人領水軍三萬隨老七去見劉備;
有記載表示張昭想招攬老七留在孫權陣營,不過被老七拒絕了:

「孫將軍的確是好老闆,不過看他的樣子,頂多只能重用我,
  卻沒辦法激發出我所有的才能,所以我不想留下來。」

裴松之大概是中毒很深的老七控,他認為這段記載也未免太不上道了,
就算孫權有辦法像劉備這樣重用他,難道鞠躬盡瘁的老七就會離開劉備嗎?
當年曹操對關羽夠物盡其用了吧?關羽也沒留在曹營啊,難道老七不如二爺嗎?


曹操在赤壁戰敗,率軍回到鄴城,劉備趁機佔領荊南四郡,
並任命老七為軍師中郎將,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屯積軍資。






----------------------------------------------------------------------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
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泝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
,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二十
六年,群下勸先主稱尊號,先主未許,亮說曰:「昔吳漢、耿弇等初勸世祖即帝
位,世祖辭讓,前後數四,耿純進言曰:『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
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世祖感純言深至,遂然諾之。今曹氏篡漢
,天下無主,大王劉氏苗族,紹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隨大王久
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純言耳。」先主於是即帝位,策亮為丞相曰:「朕遭
家不造,奉承大統,兢兢業業,不敢康寧,思靖百姓,懼未能綏。於戲!丞相亮
其悉朕意,無怠輔朕之闕,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錄尚
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

  蜀記曰:晉初扶風王駿鎮關中,司馬高平劉寶、長史滎陽桓隰諸官屬士大夫共
論諸葛亮,于時譚者多譏亮託身非所,勞困蜀民,力小謀大,不能度德量力。金
城郭沖以為亮權智英略,有踰管、晏,功業未濟,論者惑焉,條亮五事隱沒不聞
於世者,寶等亦不能復難。扶風王慨然善沖之言。臣松之以為亮之異美,誠所願
聞,然沖之所說,實皆可疑,謹隨事難之如左:其一事曰:亮刑法峻急,刻剝百
姓,自君子小人咸懷怨歎,法正諫曰:「昔高祖入關,約法三章,秦民知德,今
君假借威力,跨據一州,初有其國,未垂惠撫;且客主之義,宜相降下,願緩刑
弛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無道,政苛民怨,匹
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濟。劉璋暗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
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
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
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為治
之要,於斯而著。」難曰:案法正在劉主前死,今稱法正諫,則劉主在也。諸葛
職為股肱,事歸元首,劉主之世,亮又未領益州,慶賞刑政,不出於己。尋沖所
述亮答,專自有其能,有違人臣自處之宜。以亮謙順之體,殆必不然。又云亮刑
法峻急,刻剝百姓,未聞善政以刻剝為稱。其二事曰:曹公遣刺客見劉備,方得
交接,開論伐魏形勢,甚合備計。稍欲親近,刺者尚未得便會,既而亮入,魏客
神色失措。亮因而察之,亦知非常人。須臾,客如廁,備謂亮曰:「向得奇士,
足以助君補益。」亮問所在,備曰:「起者其人也。」亮徐歎曰:「觀客色動而
神懼,視低而忤數,姦形外漏,邪心內藏,必曹氏刺客也。」追之,已越牆而走
。難曰:凡為刺客,皆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也。劉主有知人之鑒,而惑於此客
,則此客必一時之奇士也。又語諸葛云「足以助君補益」,則亦諸葛之流亞也。
凡如諸葛之儔,鮮有為人作刺客者矣,時主亦當惜其器用,必不投之死地也。且
此人不死,要應顯達為魏,竟是誰乎?何其寂蔑而無聞!
----------------------------------------------------------------------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派法正請劉備來幫他們打張魯,老七和二爺留守荊州,
等劉備和劉璋翻臉,從葭萌出兵之後,老七率領三爺、火哥從荊州出兵,
以鉗形攻勢分別平定益州各郡縣,並和劉備會師包圍成都;
攻下成都後,劉備任命老七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後來劉備幾次作戰都留老七鎮守成都,老七也都能讓前線將士衣食無缺。

建安二十六年(其實沒有這一年,曹丕已經篡位了),眾人請求劉備稱帝,
劉備再怎麼樣也是要照劇本演一下,這時候老七就跳出來配合了:

「當年吳漢、耿弇等人勸世祖(劉秀)即帝位時,世祖也像你一樣辭讓了好幾次,
  後來耿純說『天下好不容易盼到明主,如果你不肯,那我們都回家了!』
  世祖被耿純和眾人的言論感動,所以才終於答應登基當皇帝;
  現在曹丕篡漢、天下無主,大王是劉家後代,正應該繼承漢統登基為帝,
  大家都跟你這麼久了,我們也希望能像耿純講的話一樣啊!」


按照劇本劉備這時候一定要深受感動,終於同意當皇帝了,並封老七為丞相:

「朕家門不幸,只好繼承皇位,一定兢兢業業,希望能為百姓帶來和平,
  丞相諸葛亮非常瞭解朕,希望你好好補足我的缺陷,以照明天下!」

於是老七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在三爺死後又領司隸校尉。


後來晉朝時扶風王司馬駿(二公子第七個兒子)和大家談論老七這個人,
有一個叫郭沖的人自稱掌握老七五件不為人知的隱密史料,讓司馬駿非常驚豔,
不過裴松之認為這五件事情的來源實在都很有問題,所以也都附上了自己的推文。


第一件事是在劉備入蜀後,老七實施嚴刑峻法、刻剝百姓,大家都怨聲載道,
法正看不下去(說不定他也被搞到),於是去找老七希望他寬鬆一點。


法正:當年高祖入關,只不過和關中的百姓約法三章,秦國百姓都很感激,
      現在老兄你才剛到蜀中,還沒有給百姓什麼恩惠,
      希望你刑罰和禁令不要那麼重,這樣大家心情會比較好吧!

諸葛亮: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當年秦朝無道,所以有人登高一呼就土崩瓦解,
        而劉璋則是非常昏庸,從他老子劉焉以來都不知道施多少恩惠了,
        最後法律完全無法有效執行,蜀人專權自恣,君臣分際都漸漸不守了;
        現在我執行嚴明的法律,這樣他們才知道什麼叫恩惠,
        限制他們的爵位,這樣升官時他們才知道榮耀,
        只有這樣恩威並施、上下有節,這才是治理益州的重點。


由於法正死在劉備之前,裴松之認為既然勸諫的人是法正,那顯然劉備還活著,
雖然劉備很重用老七,但終究還是領人家薪水的,法正不去找劉備去找老七幹嘛?
以老七這麼謙虛恭順的人,怎麼可能會做這種僭越主公的事呢?
你還說老七嚴刑峻法,我從來也沒聽過刻剝百姓的人會被稱為善政啊!


郭沖的第二件事是曹操派刺客去刺殺劉備,沒想到那刺客卻和劉備聊起來了,
該名刺客提供的伐魏形勢非常得到劉備的讚賞,結果這時老七進來了,
那刺客聊得太開心居然忘記刺殺劉備,看到老七神色驚慌,嚇得急忙尿遁,
老七覺得這人看起來怪怪的,結果劉備似乎是真的很欣賞這傢伙。



劉備:我剛剛得到一個奇才,他可以輔佐你的不足啊!

諸葛亮:你是說誰啊?

劉備:就剛剛去上廁所那個啊!

諸葛亮:唉,我看他的樣子,一定是曹操派來的刺客啊!



劉備恍然大悟,於是派人去追他回來,那刺客早就翻牆逃走了。

裴松之認為這故事也太唬爛了,一般刺客都是那種去了就沒想到活著回來的,
既然這人可以讓劉備心動,甚至還說他可以輔佐老七,那這傢伙豈不是不下八奇?
難道真的是曹操腦袋燒壞了,居然派這種等級的人才去當刺客?
就算是真的好了,既然他逃回魏國,那這種不下八奇的人也應該很有搞頭啊,
怎麼沒聽說這個人後來在魏國幹了什麼,居然會如此默默無聞?


就說裴松之是老七控,這部分我們聽聽就好,
我還是那句老話,有才能和發光發熱實在不能隨便劃上等號。













----------------------------------------------------------------------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
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
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
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建興元年,封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
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南中諸郡,並皆叛亂,亮以新遭大喪,故未便加
兵,且遣使聘吳,因結和親,遂為與國。

  孫盛曰:夫杖道扶義,體存信順,然後能匡主濟功,終定大業。語曰弈者舉棊
不定猶不勝其偶,況量君之才否而二三其節,可以摧服強鄰囊括四海者乎?備之
命亮,亂孰甚焉!世或有謂備欲以固委付之誠,且以一蜀人之志。君子曰,不然
;苟所寄忠賢,則不須若斯之誨,如非其人,不宜啟篡逆之塗。是以古之顧命,
必貽話言;詭偽之辭,非託孤之謂。幸值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諸葛威略,足
以檢衞異端,故使異同之心無由自起耳。不然,殆生疑隙不逞之釁。謂之為權,
不亦惑哉!

  亮集曰:是歲,魏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謁者僕射
諸葛璋各有書與亮,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藩。亮遂不報書,作正議曰:「昔
在項羽,起不由德,雖處華夏,秉帝者之勢,卒就湯鑊,為後永戒。魏不審鑒,
今次之矣;免身為幸,戒在子孫。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齒,承偽指而進書,有若
崇、竦稱莽之功,亦將偪于元禍苟免者邪!昔世祖之創迹舊基,奮羸卒數千,摧
莽彊旅四十餘萬於昆陽之郊。夫據道討淫,不在眾寡。及至孟德,以其譎勝之力
,舉數十萬之師,救張郃於陽平,勢窮慮悔,僅能自脫,辱其鋒銳之眾,遂喪漢
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獲,旋還未至,感毒而死。子桓淫逸,繼之以篡。縱使
二三子多逞蘇、張詭靡之說,奉進驩兜滔天之辭,欲以誣毀唐帝,諷解禹、稷,
所謂徒喪文藻煩勞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為也。又軍誡曰:『萬人必死,
橫行天下。』昔軒轅氏整卒數萬,制四方,定海內,況以數十萬之眾,據正道而
臨有罪,可得干擬者哉!」
----------------------------------------------------------------------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在永安病入膏肓,從成都召老七來託付後事。


劉備: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夠安邦定國,
      如果嗣子可以輔佐就輔佐,如果不行,你就取而代之吧!

諸葛亮:臣一定盡心竭力、效忠貞之節,直到死為止!

劉備:禪兒,你以後和丞相共事,一定要像父親一樣侍奉他。


歷來這段對話一直都有正反兩面的解釋,正面的說是劉備對諸葛亮的完全信賴,
反面的說法則是警告你不要動謀反的念頭,李嚴和趙雲就站在你後面;
孫盛就不知道劉備到底在想什麼,如果老七忠誠無虞,那這段話就是廢話,
萬一所託非人,現在豈不是在鼓勵他篡位?劉備是病昏頭糊塗了嗎?
還好劉禪年紀還小、老七也壓得住陣腳,才讓篡位的可能性無從著手。

不過那年代蠻流行這種遺言,說不定劉備只是一個站在流行尖端的人而已,
當初孫策就是這樣對張昭說的,甚至劉備自己也聽劉表講過一次。


劉禪即位後,封老七為武鄉侯、開府治事,不久之後領益州牧,政事都由老七裁決,
南中各郡趁著劉備病亡發動叛亂,老七以國喪期間暫時沒有討伐。

魏國收到劉備病死的消息,於是發起一人一信支持劉禪投降的活動,
司徒華歆、司空王朗、尚書令陳群、太史令許芝、謁者僕射諸葛璋都趕上這波流行,
老七信箱被灌爆,根本不可能一一回覆,歸懶啪火直接發一篇文章嗆回去:


「當年項羽據有中原,也是一副帝王的樣子,但因為沒有道德的關係也失敗了,
  現在的曹魏也是一樣,你們這幾個老頭自以為年紀大,幫偽政府寫這種信,
  就像當年陳崇、張竦這些拍王莽馬屁的人,到時候也會得到報應的!
  當年世祖以數千老弱殘兵,在昆陽之戰大破王莽四十萬大軍,
  可見討伐賊人這種事情,從來就不是算人頭多寡來討論成事與否的;
  曹操自以為很厲害,帶著數十萬大軍,也只能從漢中把張郃救出來而已,
  最後丟掉漢中,才知道皇位不是他可以肖想的,留給曹丕那個淫賊篡奪漢室,
  就算你們這些人有蘇秦、張儀的口才,想要以滔天之辭詆毀先賢,
  那也只是在浪費墨水而已,真正的大丈夫和君子才不會幹這種事咧!
  軍誡曰:『萬人必死,橫行天下。』當年軒轅氏以數萬人就能平定天下,
  何況我們有數十萬大軍,據正道討伐有罪之人,豈是你們可以比擬的!」



這篇名為『正議』的文章並沒有出師表、甚至被懷疑是偽作的後出師表有名,
不過單純以氣魄而言,這篇文章絕對是老七流傳下來的文章中最嗆的一篇;
不知道當華歆、王朗和陳群他們看到這篇文章時是推文按讚還是噓爆它?











----------------------------------------------------------------------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
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曰: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
侍衞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
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
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
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
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將
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陳和睦,優劣得所。親賢臣,遠小人,
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
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
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
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
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
,奉命於危難之閒,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夜憂歎,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姦凶,興復漢室
,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
則攸之、禕、允之任也。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
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
,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
零,不知所言。

  詔賜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事在亮集。
遂行,屯于沔陽。

  漢晉春秋曰: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
得,使觀於營陳之閒,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
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
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
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諫亮,亮曰:「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
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
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
,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

  臣松之案:劉備以建安十三年敗,遣亮使吳,亮以建興五年抗表北伐,自傾覆
至此整二十年。然則備始與亮相遇,在敗軍之前一年時也。

  漢書地理志曰:瀘惟水出牂牁郡句町縣。

  郭沖三事曰:亮屯于陽平,遣魏延諸軍并兵東下,亮惟留萬人守城。晉宣帝率
二十萬眾拒亮,而與延軍錯道,徑至前,當亮六十里所,偵候白宣帝說亮在城中
兵少力弱。亮亦知宣帝垂至,已與相偪,欲前赴延軍,相去又遠,回迹反追,勢
不相及,將士失色,莫知其計。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
,又令大開四城門,埽地卻洒。宣帝常謂亮持重,而猥見勢弱,疑其有伏兵,於
是引軍北趣山。明日食時,亮謂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懿必謂吾怯,將有彊伏
,循山走矣。」候邏還白,如亮所言。宣帝後知,深以為恨。難曰:案陽平在漢
中。亮初屯陽平,宣帝尚為荊州都督,鎮宛城,至曹真死後,始與亮於關中相抗
禦耳。魏嘗遣宣帝自宛由西城伐蜀,值霖雨,不果。此之前後,無復有於陽平交
兵事。就如沖言,宣帝既舉二十萬眾,已知亮兵少力弱,若疑其有伏兵,正可設
防持重,何至便走乎?案魏延傳云:「延每隨亮出,輒欲請精兵萬人,與亮異道
會于潼關,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歎己才用之不盡也。」亮尚不以延為萬
人別統,豈得如沖言,頓使將重兵在前,而以輕弱自守乎?且沖與扶風王言,顯
彰宣帝之短,對子毀父,理所不容,而云「扶風王慨然善沖之言」,故知此書舉
引皆虛。
----------------------------------------------------------------------


建興三年春天,老七率領大軍南征,一路勢如破竹,秋天就平定了亂事,
當時有個叫馬謖的年輕人對老七提出平定南中的建議,非常得到老七的欣賞,
幾年後在街亭的那場悲劇,也許就是從現在這段對話開始的:

「南中人憑恃他們險遠,不服我們的統治很久了,今天大軍平定明天又作亂了,
  現在你準備以傾國之力北伐對抗強敵,他們也很清楚我們的弱點才敢造反,
  如果我們把他們全殺了以除後患,一來不是仁者做的事、二來也無法馬上完成;
  所謂用兵之道,不過就是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希望你只要想想如何讓他們心服,這才是我們一勞永逸的作法。」


在馬謖的良心建議之下,老七聽說南中有個叫孟獲的人非常得到當地人的擁戴,
於是設法將他生擒,抓來以後不但不殺,還親自帶他去參觀自己的營帳。


諸葛亮:怎麼樣,我的軍隊不錯吧?

孟獲:之前我不知道你們的虛實所以才輸的,現在你帶我觀看完你們的營寨,
      看起來也不過如此嘛,我隨便就能打敗你們!

諸葛亮:科科,那你就回去吧。


大概是老七等級練得還不夠,要靠孟獲這樣的對手增加經驗值,
孟獲被放走之後整頓軍隊再戰,一連被抓了七次,也被老七放走了七次,
後來孟獲終於知道老七只是在玩他,於是這次他不爽再玩了:

「公,天威也,南中人以後再也不造反了。」


於是老七率軍到滇池,平定南中,並起用當地人治理南中,
有些人勸諫老七不該這樣放任他們自治,老七是有他的考量的:

「如果用外人來治理就需要留兵,留兵就需要糧食,你家要出糧食嗎?
  而且南中剛破,許多人死了父親兄弟,留個外人治理又沒有兵,你要留下來嗎?
  何況夷人經常砍來砍去,如果讓外人來當父母官,公正性他們也不會相信,
  我現在只是希望看能不能不留兵、不留糧,然後他們不要亂搞就好了。」


在老七的政策下,後來南中果然很少發生大規模叛亂,還收得戰力強大的無當飛軍,
後方的問題解決了,老七在建興五年北駐漢中,準備發動對曹魏的北伐;
並寫下了老七一生最有名的一篇文章,那就是出師表:

「臣亮言....高中老師就有教這篇文章,請自行參閱你的國文課本。」



郭沖記載的第三條老七秘史,是在不知道哪一次北伐的時候發生的,
老七自己屯兵在陽平,只留一萬人守城,卻派魏延率領諸軍東進;
二公子率領二十萬大軍南下,剛好和魏延擦身而過,距離老七大營不到六十里,
斥候向二公子報告老七手上沒有大軍,於是二公子放心的直指陽平,
老七也知道二公子來了,但是叫魏延回來又來不及,眾人全部都嚇壞了。


這時候只見老七神色自若,命令全軍偃旗息鼓、大開四門,並派人去各門掃洒,
二公子到了城下看到這個樣子不敢進攻,於是全軍退走,老七拊掌大笑:

「司馬懿一定是知道我一生不敢用險,肯定是有埋伏,所以退走了。」


我想這應該也沒什麼好解釋,這件事就是演義中『空城計』的原型,
不過裴松之對這故事的真實性提出許多質疑,既然二公子帶了二十萬人,
又明知老七部隊不多,就算害怕有埋伏也用不著跑啊?照空城計那種搞法,
圍而不打行不行?派一隊敢死隊進城行不行?叫張郃把老七一箭射下來行不行?

何況老七剛到漢中時,二公子當時根本就還在荊州當都督,還在跟孟達玩啊,
一直到曹真死後,二公子才有到關中和老七正面對決的機會,
在這之前,頂多是曹真找二公子從宛城出兵伐蜀,也根本沒在陽平開打過;
重點是之前大家不是吵很兇,說魏延每次想分兵一萬人老七都不准嗎?
怎麼這次變成老七讓魏延帶大軍走了,老七自己只留一萬人?

另外,這件事如果屬實,應該可以算是二公子這輩子很丟臉的一件事吧?
注意郭沖講話的對象,那可是二公子的兒子啊,你找死嗎?
重點是司馬駿看完以後居然還點讚,難道是稱讚郭沖說我老爸蠢蛋說得好?

總之,郭沖五事的可信度大概比壹週刊還差一點,我們真的是聽聽就好。
















----------------------------------------------------------------------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
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
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郃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
與郃戰于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于漢
中,戮謖以謝眾。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
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街亭違命之闕,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無方。臣
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責帥,臣職是當。請自貶三等,以督厥咎。」於是以
亮為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

  魏略曰: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
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郭沖四事曰:亮出祁山,隴西、南安二郡應時降,圍天水,拔冀城,虜姜維,
驅略士女數千人還蜀。人皆賀亮,亮顏色愀然有戚容,謝曰:「普天之下,莫非
漢民,國家威力未舉,使百姓困於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以此相賀,
能不為愧。」於是蜀人咸知亮有吞魏之志,非惟拓境而已。難曰:亮有吞魏之志
久矣,不始於此眾人方知也,且于時師出無成,傷缺而反者眾,三郡歸降而不能
有。姜維,天水之匹夫耳,獲之則於魏何損?拔西縣千家,不補街亭所喪,以何
為功,而蜀人相賀乎?

  漢晉春秋曰:或勸亮更發兵者,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
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減兵省將,明罰思過,
校變通之道於將來;若不能然者,雖兵多何益!自今已後,諸有忠慮於國,但勤
攻吾之闕,則事可定,賊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於是考微勞,甄烈壯,引咎
責躬,布所失於天下,厲兵講武,以為後圖,戎士簡練,民忘其敗矣。亮聞孫權
破曹休,魏兵東下,關中虛弱。十一月,上言曰:「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
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
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寢
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得偏全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而議者謂
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高帝明並日月,謀臣淵深,然涉險被創,危然後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謀臣不如
良、平,而欲以長計取勝,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劉繇、王朗各據州郡,
論安言計,動引聖人,群疑滿腹,眾難塞胸,今歲不戰,明年不征,使孫策坐大
,遂并江東,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髣髴孫、吳,然
困於南陽,險於烏巢,危於祁連,偪於黎陽,幾敗北山,殆死潼關,然後偽定一
時耳,況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
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圖之,委夏侯而夏侯敗亡,先帝每稱操為能,猶有
此失,況臣駑下,何能必勝?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漢中,中間朞年耳,然喪
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
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
,非一州之所有,若復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
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
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難平者,事也。昔先帝敗軍於楚,當此
時,曹操拊手,謂天下以定。然後先帝東連吳、越,西取巴、蜀,舉兵北征,夏
侯授首,此操之失計而漢事將成也。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
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
所能逆覩也。」於是有散關之役。此表,亮集所無,出張儼默記。
----------------------------------------------------------------------


建興六年春天,老七放話從斜谷進兵郿城,派趙雲、鄧芝為疑軍屯兵箕谷,
以少數偏師牽制由魏國大將軍曹真親自統率的曹魏主力;
老七自己則率領主力攻打祁山,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叛變,關中震動,
原本魏國以為蜀中只有劉備,聽說劉備病死的消息,幾年來又一點動靜都沒有,
於是並沒有防備,聽說老七來大家都嚇壞了,尤其是首當其衝的隴右和祁山。

不過魏國也馬上作出回應,曹叡親自坐鎮長安,派張郃進兵抵抗老七,
這時老七犯下一輩子最大的錯誤,放著魏延、吳懿不用,卻派馬謖為先鋒,
馬謖在街亭與張郃開戰,馬謖違背老七的部署,被張郃徹底打爆;
老七只好遷移西城一千多戶的百姓回到漢中,並將馬謖處斬以向天下道歉:

「我的才能不足,親自統帶三軍,卻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
  所以才有街亭違命的疏忽、箕谷不戒之失,這一切都是我用人不當,
  我識人不明,根據春秋責帥之義,請求讓我自貶三級,以懲罰我的過失。」

於是老七被貶為右將軍,不過還是行丞相事,繼續當他的總統。


郭沖的第四件老七秘史表示這次北伐圍天水、拔冀城、虜姜維、掠奪數千百姓,
因此眾人都來向老七道賀,老七臉上卻一點笑容都沒有,和來道賀的眾人說:

「普天之下都是大漢百姓,國家實力不足,讓百姓困於豺狼之吻,
  只要死了一個人都是我的罪過,你們拿這個來向我慶賀,我實在是很慚愧。」

大家聽到老七這麼說,才知道老七的志向原來不只是擴張領土,他想吞滅魏國啊!
但裴松之認為郭沖當大家都看不懂出師表就對了,還原來他想吞滅魏國咧!
而且這次北伐失敗,三郡歸降卻不能佔領、得到一個姜維對魏國有什麼損失?
何況在西城搬來的百姓恐怕還不夠在街亭戰死的,有什麼值得蜀人慶賀的事情?


老七回到漢中後,也有不少人建議老七再北伐一次,老七回答:

「我們大軍不管在祁山或箕谷人數都比敵人多(火哥:你確定?),
  不但沒能破敵還被敵人所破,這不是軍隊多寡的問題,是指揮者的問題;
  現在我們應該明罰思過,擬訂變通的方式,否則就算兵多又有什麼用?
  從今以後,只要有什麼好建議,歡迎你們隨時提出彌補我的不足,
  則大事可定、賊人可破,大家蹺著腳就可以等待功勞了。」


於是老七考察功勞、甄選精兵,主動向天下人公佈他所犯下的錯誤,
厲兵講武等待之後的戰事,在嚴格的訓練之下,眾人都忘記了之前的失敗。

幾個月後,老七聽說曹休在石亭戰敗,魏軍抽調大軍東進,關中空虛,
於是寫了傳說中的『後出師表』,但這篇文章卻收錄在一個江東人張儼的書裡,
加上這篇文章和老七之前的風格實在差太多,沒道理幾個月之間心態轉變這麼大;
而且一個很重要的漏洞,是它居然搞錯了火哥的死亡時間,你說這可能嗎?
因此許多人認為後出師表是偽作,最常聽到的說法是諸葛恪假借叔叔的名字寫的。


這篇文章古文觀止裡面就有,跳過。 XD








----------------------------------------------------------------------
  冬,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
戰,破之,斬雙。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
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詔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馬謖,而君引
愆,深自貶抑,重違君意,聽順所守。前年燿師,馘斬王雙;今歲爰征,郭淮遁
走;降集氐、羌,興復二郡,威鎮凶暴,功勳顯然。方今天下騷擾,元惡未梟,
君受大任,幹國之重,而久自挹損,非所以光揚洪烈矣。今復君丞相,君其勿辭。」

  漢晉春秋曰:是歲,孫權稱尊號,其群臣以並尊二帝來告。議者咸以為交之無
益,而名體弗順,宜顯明正義,絕其盟好。亮曰:「權有僭逆之心久矣,國家所
以略其釁情者,求掎角之援也。今若加顯絕,讎我必深,便當移兵東戍,與之角
力,須并其土,乃議中原。彼賢才尚多,將相緝穆,未可一朝定也。頓兵相持,
坐而須老,使北賊得計,非算之上者。昔孝文卑辭匈奴,先帝優與吳盟,皆應權
通變,弘思遠益,非匹夫之為忿者也。今議者咸以權利在鼎足,不能併力,且志
望以滿,無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
權之不能越江,猶魏賊之不能渡漢,非力有餘而利不取也。若大軍致討,彼高當
分裂其地以為後規,下當略民廣境,示武於內,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動而睦於
我,我之北伐,無東顧之憂,河南之眾不得盡西,此之為利,亦已深矣。權僭之
罪,未宜明也。」乃遣衛尉陳震慶權正號。
----------------------------------------------------------------------



建興六年冬天,老七發動第二次北伐,率軍進攻散關、包圍陳倉,
但是曹真早已有備,派郝昭在陳倉築城鎮守,老七攻城二十幾天糧盡退兵,
撤退時魏將王雙率騎兵追擊,被老七殺了一記回馬槍,王雙大敗被斬。

隔年,老七派陳式攻打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軍前來抵抗,
老七親自率軍進逼建威,郭淮怕被兩面夾攻退走,於是蜀軍攻克武都、陰平;
既然佔領了新的領土,該是把丞相的位置還給老七的時候了吧?

「街亭之戰是馬謖的過失,而你只是幫他背黑鍋,引咎貶去丞相之職,
  去年斬王雙、今年擊退郭淮、降服氐羌、興復二郡、功績顯著,
  目前天下未平、元兇未除,你擔負國家大任,不能一直做這麼低微的官職,
  現在恢復你丞相的職位,希望你不要推辭。」


自家人的問題都好解決,麻煩的是就在這一年,孫權正式稱帝,
這下子以漢朝為正統的蜀漢政權尷尬了,你當初就是以討伐篡漢的曹魏為號召,
現在你的盟友也公開稱帝,你要不要按照同樣標準順便打一下吳國?
許多人認為應該與東吳斷交,但老七怎麼能這樣做,只好給他一個台階下:

「孫權有僭逆之心很久了,我們一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為了和他成掎角之勢,
  如果我們公開宣佈和他們斷交,那就是和他們結下深仇,隨時都要準備開打,
  目前他們人才還有很多,打起來肯定兩敗俱傷,反而給魏國大好機會;
  當年孝文帝卑辭匈奴、先帝和吳國結盟,都不是逞匹夫之勇的決定,
  現在很多人認為孫權只想鼎足而立,並沒有擴張的念頭,這是似是而非的論點,
  怎麼說呢?就是因為孫權的能力不足,所以他只能依靠長江自保,
  就像魏國無法越過漢中一樣,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不能;
  如果我們率大軍征討吳國,他們一定會起來抵抗,不會坐在那裡等死,
  若是他們沒有動靜,和我們保持友好,我們北伐就沒有東顧之憂,
  魏國的軍隊也無法全部調到西邊來,光是這樣他們就已經幫了我們很大的忙,
  孫權僭逆之罪,現在只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先不跟他們計較。」


因此這件事老七不但不計較,還派衛尉陳震親自前往慶賀孫權稱帝。










----------------------------------------------------------------------
  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十二年
春,亮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
患糧不繼,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
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

  漢晉春秋曰:亮圍祁山,招鮮卑軻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應亮。於是魏
大司馬曹真有疾,司馬宣王自荊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
。」乃使西屯長安,督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
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駐雍、郿,宣王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
,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亮
分兵留攻,自逆宣王于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
王遇于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宣王尋亮至于鹵城。張郃曰
:「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以
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偪,坐失
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
不肯戰。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諸將咸請戰。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
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
宣王還保營。

  郭沖五事曰:魏明帝自征蜀,幸長安,遣宣王督張郃諸軍,雍、涼勁卒三十餘
萬,潛軍密進,規向劍閣。亮時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險要,十二更下,在者
八萬。時魏軍始陳,幡兵適交,參佐咸以賊眾彊盛,非力不制,宜權停下兵一月
,以并聲勢。亮曰:「吾統武行師,以大信為本,得原失信,古人所惜;去者束
裝以待期,妻子鶴望而計日,雖臨征難,義所不廢。」皆催遣令去。於是去者感
悅,願留一戰,住者憤踊,思致死命。相謂曰:「諸葛公之恩,死猶不報也。」
臨戰之日,莫不拔刃爭先,以一當十,殺張郃,卻宣王,一戰大剋,此信之由也
。難曰:臣松之案:亮前出祁山,魏明帝身至長安耳,此年不復自來。且亮大軍
在關、隴,魏人何由得越亮徑向劍閣?亮既在戰場,本無久住之規,而方休兵還
蜀,皆非經通之言。孫盛、習鑿齒搜求異同,罔有所遺,而並不載沖言,知其乖
剌多矣。

  漢晉春秋曰:亮自至,數挑戰。宣王亦表固請戰。使衛尉辛毗持節以制之。姜
維謂亮曰:「辛佐治仗節而到,賊不復出矣。」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
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

  魏氏春秋曰:亮使至,問其寢食及其事之煩簡,不問戎事。使對曰:「諸葛公
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擥焉;所噉食不至數升。」宣王曰:「亮將死矣。」

  魏書曰:亮糧盡勢窮,憂恚歐血,一夕燒營遁走,入谷,道發病卒。漢晉春秋
曰:亮卒于郭氏塢。晉陽秋曰:有星赤而芒角,自東北西南流,投于亮營,三投
再還,往大還小。俄而亮卒。臣松之以為亮在渭濱,魏人躡跡,勝負之形,未可
測量,而云歐血,蓋因亮自亡而自誇大也。夫以孔明之略,豈為仲達歐血乎?及
至劉琨喪師,與晉元帝箋亦云「亮軍敗歐血」,此則引虛記以為言也。其云入谷
而卒,緣蜀人入谷發喪故也。

  漢晉春秋曰: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
,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於是儀結陳而去,入谷然後發喪。宣王之
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
,不便料死也。」
----------------------------------------------------------------------


建興九年,老七第四次北伐,以木牛運糧,本來想說這次糧草總該沒問題了,
沒想到李嚴在後面惡搞,居然偽造文書說糧草接濟不上,希望老七退兵,
等蜀軍回來後又故作姿態說「奇怪了,糧草明明很充足啊,你們怎麼回來了?」
結果一查之下,原來一切都是李嚴自導自演,於是李嚴被廢為平民。

不過在這次北伐中,首度和老七正面對決的二公子還是繳了不少學費,
首先是老七在上邽擊敗郭淮、費曜,在鹵城割小麥割得很開心,
二公子一路尾隨到鹵城卻又不敢下手,龜到連自己的部下都看不下去了;
承受不住眾人的壓力兩路進兵,結果自己帶的那一路被魏延、高翔、吳班電爆,
蜀軍退兵時還惡搞張郃,結果魏軍第一大將就這樣在木門道中伏陣亡。


郭沖的老七秘史第五回對這次北伐提出另外一種說法,
他說二公子和張郃率領雍涼精兵三十萬進攻劍閣,當時蜀軍正準備換班,
眾人建議老七情況危急,應該把準備回家放假的軍隊禁假一個月等仗打完再說,
老七怎麼能讓自己的屬下無法準時放假呢?萬一被打1985申訴怎麼辦?

「我率領軍隊就是以信義為本,萬一對屬下失信,以後怎麼統領他們?
  現在他們都準備好要放假回家抱老婆了,就算在戰場上,該放假的還是要放!」

消息傳出去後,蜀軍感激涕零,當兵當這麼久第一次碰到這麼偉大的長官,
於是所有人自動自發決定在營休假,等魏軍一到全部蜂擁而上說我要打十個!
在這麼多葉師傅的圍攻之下,張郃怎麼抵擋得住,於是被詠春拳圍毆至死。


這一段裴松之一吐就吐了好幾個點,上次曹叡才來長安,這次又來幹什麼?
加上蜀軍主力在關隴,魏軍是走哪一條路可以飛越蜀軍去攻打劍閣?
而且從來沒聽過蜀軍有放輪休假這種制度啊,大敵當前還有不用管制休假的喔?

無論如何,老七的第四次北伐還是失敗了,於是他決定休養三年秣馬厲兵,
只是他不知道,這個時候距離他生命的盡頭,也只剩下三年的時間。


建興十二年,老七發動第五次北伐,這次的運糧工具是比木牛更厲害的流馬,
蜀軍兵鋒直指斜谷,屯兵於武功五丈原,與二公子在渭水南岸對峙,
為了解決糧運不繼的問題,老七這次直接派兵屯田,準備在這裡長期抗戰。

在吃了上次的教訓後,二公子的烏龜功終於練到爐火純青,這次再也不肯出來,
不管老七千方百計的誘他出戰,連送他一套比基尼叫他當眾穿上他都穿了,
反正不出來就是不出來,為了平息眾將的怒火,還裝得很生氣的樣子上書請戰,
曹叡非常瞭解二公子在想什麼,於是派辛毗持節到軍中命令眾將不許出戰。


姜維:泳裝他都穿了還能怎麼辦,現在辛毗一來,我看他再也不會出來了。

諸葛亮:幹,這個娘砲本來就不敢跟我們打好不好!他會上書向皇帝請戰,
        只不過做個樣子給大家看而已,不然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
        如果他真的想打,你什麼時候聽過有人還先請示千里之外的皇帝的?



老七派了好幾次使者到二公子營中,二公子從來不跟他們談軍事的事情,
反而對老七平常愛吃什麼、睡得如何、有什麼嗜好非常有興趣;
蜀軍使者大概也覺得這沒什麼好隱瞞的,就照實告知二公子這些生活瑣事:

「丞相每天晚睡早起,只要二十杖以上的刑罰都親自執行,每天只吃一點東西。」

二公子聽到這些情報,知道老七撐不了多久,於是更加縮在龜殼裡不肯出來,
兩軍相持一百餘日,老七的病情在八月急轉直下,在軍中病死,時年五十四歲。


老七死後,楊儀等人率軍退走,二公子出兵追趕,姜維反而擊鼓作勢決戰,
結果二公子還是不肯輕易和蜀軍開戰,就這樣讓楊儀結陣緩緩撤退,
於是鄉民編成歌謠說『死諸葛走生仲達』,二公子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

後來二公子巡視老七的營寨,發出由衷的感嘆:「老七真天下奇才也!」











----------------------------------------------------------------------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詔策曰:
「惟君體資文武,明叡篤誠,受遺託孤,匡輔朕躬,繼絕興微,志存靖亂;爰整
六師,無歲不征,神武赫然,威鎮八荒,將建殊功於季漢,參伊、周之巨勳。如
何不弔,事臨垂克,遘疾隕喪!朕用傷悼,肝心若裂。夫崇德序功,紀行命諡,
所以光昭將來,刊載不朽。今使使持節左中郎將杜瓊,贈君丞相武鄉侯印綬,諡
君為忠武侯。魂而有靈,嘉茲寵榮。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
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
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咸得
其要云。亮言教書奏多可觀,別為一集。

  魏氏春秋曰:亮作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皆有條章,以訓厲臣子。又損益
連弩,謂之元戎,以鐵為矢,矢長八寸,一弩十矢俱發。亮集載作木牛流馬法曰
:「木牛者,方腹曲頭,一腳四足,頭入領中,舌著於腹。載多而行少,宜可大
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數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為牛頭,雙者為牛腳,橫
者為牛領,轉者為牛足,覆者為牛背,方者為牛腹,垂者為牛舌,曲者為牛肋,
刻者為牛齒,立者為牛角,細者為牛鞅,攝者為牛鞦軸。牛仰雙轅,人行六尺,
牛行四步。載一歲糧,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勞。流馬尺寸之數,肋長三尺五寸
,廣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軸孔分墨去頭四寸,徑中二寸。前腳孔分墨
二寸,去前軸孔四寸五分,廣一寸。前杠孔去前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長二寸,
廣一寸。後軸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與前同。後腳孔分墨去後軸孔三寸五
分,大小與前同。後杠孔去後腳孔分墨二寸七分,後載剋去後杠孔分墨四寸五分
。前杠長一尺八寸,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後杠與等版方囊二枚,厚八分,長二
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廣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從上杠孔去肋下七
寸,前後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長一寸五分,廣七分,八孔同。
前後四腳,廣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長四寸,徑面四寸三分。孔徑中
三腳杠,長二尺一寸,廣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


老七遺命葬於漢中定軍山,不知道夏侯淵會不會歡迎這個鄰居,
還自己揭露自己名下的所有財產,調查後發現和他呈報的數目相同:

「我在成都有八百棵桑樹、十五頃田地,家人靠這些產業維生綽綽有餘,
  至於我在外面沒有其他產業,反正穿衣吃飯直接靠公家養就好,
  我死的那一天不會留下任何財產,以辜負陛下對我的期望。」

劉禪派左中郎將杜瓊主持喪禮,將老七的諡號定為忠武侯。


如果生在現代,說不定老七也會變成一個偉大的發明家,除了八陣圖以外,
老七還將連弩改裝成殺傷力更強、扣一下扳機可以噴十支箭出去的元戎;
還仔細的解釋了木牛流馬的規格和製作方式,不知道後來有沒有人仿製出來。


老七的著作很多,陳壽直接幫他另外出了一本諸葛亮集,不過好像只剩目錄了:

開府作牧第一    權制第二        南征第三          北出第四
計算第五        訓厲第六        綜覈上第七        綜覈下第八
雜言上第九      雜言下第十      貴和第十一        兵要第十二
傳運第十三      與孫權書第十四  與諸葛瑾書第十五  與孟達書第十六
廢李平第十七    法檢上第十八    法檢下第十九      科令上第二十
科令下第二十一  軍令上第二十二  軍令中第二十三    軍令下第二十四

共二十四篇,凡十萬四千一百一十二字(靠,你還真的一個字一個字數啊....orz)。







----------------------------------------------------------------------
  景耀六年春,詔為亮立廟於沔陽。秋,魏鎮西將軍鍾會征蜀,至漢川,祭亮之
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牧樵採。亮弟均,官至長水校尉。亮子瞻,嗣爵。

  襄陽記曰: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
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
向充等共上表曰:「臣聞周人懷召伯之德,甘棠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鑄
金以存其像。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況亮德範遐邇,勳蓋季
世,王室之不壞,實斯人是賴,而蒸嘗止於私門,廟像闕而莫立,使百姓巷祭,
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盡順民心,則瀆而無典,建之
京師,又偪宗廟,此聖懷所以惟疑也。臣愚以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陽,使所
親屬以時賜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祀,以崇正禮。」於是
始從之。

  襄陽記曰:黃承彥者,高爽開列,為沔南名士,謂諸葛孔明曰:「聞君擇婦;
身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孔明許,即載送之。時人以為笑樂,鄉里
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


也許是劉禪對老七生前對他指手劃腳非常不爽,這時終於爆發出來了,
老七死後各地官員都要求為他立廟,但都被朝廷駁回,百姓只好自己私下祭拜;
後來眾人還是前仆後繼的上奏,最後是步兵校尉習隆和中書郎向充的奏章:

「我聽說周人懷念召伯,寫甘棠為之紀念;越王思范蠡之功,鑄金身以保存其像。
  自漢朝以來,因為小小恩德而畫像立廟的人很多,何況是諸葛亮這種大人物!
  他對國家貢獻卓越,但是祭拜居然只能透過民間力量,政府始終沒有設立廟宇,
  使得百姓只能在路邊隨便拜一拜,這不是感念偉人功績的方式;
  如果照目前的方式太沒有制度,但建在京師皇上大概擔心和宗廟混淆,
  我覺得就在他的墳墓沔陽附近立廟最好,以後想祭拜他的都必須去那裡,
  斷絕人民自行祭拜的情況,才是正確的禮法。」


大概被吵得煩了,劉禪終於在景耀六年(263年春天)下令替老七在沔陽立廟,
這實在是太有誠意了,景耀六年是哪一年呢?就是蜀漢滅亡的那一年!
這時候老七都已經死去快三十年了,我們不禁要讚嘆劉禪真是有情有義啊。

同年秋天,鍾會率領大軍攻陷漢中,成為第一個明確記載去老七廟祭拜的人,
並命令軍士不可以在老七的墳墓附近亂砍樹或挖泥土,這可是國家重點文物呢。

老七的弟弟諸葛均也隨哥哥到蜀國,官至長水校尉;
至於他的老婆,大家應該也很熟悉了,就是沔南名士黃承彥的女兒,
聽說這個被後人取名為黃月英的小姐長得不怎麼漂亮,皮膚很黑頭髮很黃,
這拿到現代說不定還可以說是109辣妹,那個年代大概沒有這種審美觀,
所以老七被很多人嘲笑『不要學老七挑老婆,只能娶到阿承家裡那個醜女。』

以老七這種又高又帥功課又好的年輕人,照理說把個校花當女朋友也不過份,
所以被大家嘲笑似乎也是有點道理的,你眼睛到底是長在哪裡啊?
不過我想老七看上的應該是人家的賢慧,畢竟工神這個特技很好用的!




        忠武英高,獻策江濱,
      攀吳連蜀,權我世真。
      受遺阿衡,整武齊文,
      敷陳德教,理物移風,
      賢愚競心,僉忘其身。
      誕靜邦內,四裔以綏,
      屢臨敵庭,實耀其威,
      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贊諸葛丞相





----------------------------------------------------------------------
  喬字伯松,亮兄瑾之第二子也,本字仲慎。與兄元遜俱有名於時,論者以為喬
才不及兄,而性業過之。初,亮未有子,求喬為嗣,瑾啟孫權遣喬來西,亮以喬
為己適子,故易其字焉。拜為駙馬都尉,隨亮至漢中。亮與兄瑾書曰:「喬本當
還成都,今諸將子弟皆得傳運,思惟宜同榮辱。今使喬督五六百兵,與諸子弟傳
於谷中。」書在亮集。年二十五,建興六年卒。子攀,官至行護軍翊武將軍,亦
早卒。諸葛恪見誅於吳,子孫皆盡,而亮自有冑裔,故攀遠復為瑾後。

  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
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
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仆射,加軍師將軍。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
,咸愛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
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
將軍南鄉侯董厥并平尚書事。六年冬,魏徵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谷道旁
入。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
表為琅邪王。」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陣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
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次子京及攀子顯等,咸熙元年內移河東。

  干寶曰: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
忠孝存焉。

  華陽國志曰:尚嘆曰:「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
」乃馳赴魏軍而死。
----------------------------------------------------------------------


由於諸葛瑾生了兩個兒子,而老七原本沒有兒子,所以將次子諸葛喬過繼給老七,
沒想到後來諸葛恪在吳國被滅族,諸葛瑾的後代被殺光,反而老七生了兒子,
於是諸葛喬的兒子諸葛攀又回去繼承親生祖父諸葛瑾的香火。

至於老七的正牌兒子諸葛瞻從小就非常聰明,但是老七很擔心他,
在老七發動最後一次北伐之前,也許是感覺不久人世,他寫了一封信給諸葛瑾:

「瞻兒已經八歲了,雖然聰明可愛,但我覺得他太早熟,恐怕以後成不了大器。」


在父親的庇蔭之下,諸葛瞻的仕途平步青雲,年僅十七歲就娶了公主、拜騎都尉,
隔年又成為羽林中郎將,又一口氣從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到軍師將軍,
這個只能以天龍人中的天龍人來形容了,哪有人沒幹什麼大事升官升這麼快的!

諸葛瞻擅長書畫、記憶過人,加上蜀人追思老七的恩德,輿論對他非常友善,
只要朝廷做了什麼好事,不管是不是諸葛瞻做的,大家都會爭相傳頌就是他做的,
因此諸葛瞻的名聲雖然很高、品行也的確不差,但卻非常非常的名過其實。

景耀四年,諸葛瞻被封為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錄尚書事,
兩年後,魏征西將軍鄧艾從陰平爬摩天嶺翻到江油,諸葛瞻率軍前往抵抗,
前鋒在涪關失利後完全不理會黃崇的建議率軍退入綿竹,讓鄧艾輕易進入平原,
又輕率的衝出城外和鄧艾決戰,大敗戰死,兒子諸葛尚不禁感嘆:

「我們父子受到國家的大恩,不能早早殺了黃皓以致如此,還有什麼好活的?」

於是諸葛瞻父子一起戰死,諸葛瞻死時只有三十七歲,諸葛尚有多年輕可想而知,
干寶認為諸葛瞻雖然沒什麼才能,不過至少也沒有辜負國家和父親的名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213.241
推 leafshot:首推~                                                  08/26 22:31
推 otakiller:推推  共55頁慢慢看囉                                  08/26 22:32
推 nac1:推                                                         08/26 22:32
推 aprilwater:先推>w推 andy80209:老七!!!!!!                                            08/26 22:35
推 justblackJ:先推再說 >///<                                       08/26 22:36
推 tony6514:看到有56頁決定先推再看                                 08/26 22:36
推 audiregin:未看先推                                              08/26 22:37
推 tryit1006:未看先推                                              08/26 22:38
推 MatrixMJ:未看先推XD                                             08/26 22:42
推 Landius:不要說裴松之,陳壽本人也是武侯頭號粉絲吶. XD             08/26 22:50
推 lmf770410:12推                                                  08/26 22:51
推 frozenmoon:推                                                   08/26 22:52
推 tony6514:看完再推   另外請問李嚴為什麼要偽造文書呢??            08/26 23:01

誰知道他在想什麼....

自從他在江州求五郡為巴州刺史之後,一連串的舉動都讓人非常難以理解,
他一邊對老七說糧草不夠趕快回來、一邊對劉禪說老七只是偽退誘敵,
等老七回來了又假裝驚訝說你怎麼回來了,有人能理解他想幹嘛嗎?

這種公文往返的事情,當事人回來以後日期隨便一對就知道是誰在搞鬼,
而且我也想不透他這麼做到底要幹嘛,難道是希望劉禪以為老七騙他把他幹掉嗎?

推 syt1112:比較想看大大您寫關二哥 XD                               08/26 23:06
推 katuski:不愧是老七...戲份有夠多XDDD                             08/26 23:06
推 zeat:原PO不考慮集結出個書嗎? 整個系列相當有趣w                  08/26 23:07

這種等級如果可以出書,那我想出版商的資本應該要非常雄厚....

推 chy1010:先推!!                                                  08/26 23:08
推 skynate:NICE  好棒的系列                                        08/26 23:11
推 bl0418:關二哥就佔了80啪,大大,你晚上睡的著嗎?!                08/26 23:12
推 kiho5678:好長阿~J大辛苦了                                       08/26 23:16
推 tryit1006:看完再推  J大辛苦了^^                                 08/26 23:17
推 MatrixMJ:我看了快一小時....陸總綱我會不會看一整晚..XDDD         08/26 23:18

根據不負責任估計(目測法),老七傳的篇幅應該比較長一點。

推 mykaede:我看到國文課本噗嗤了XDDDD                               08/26 23:19

記得當年高中教到出師表的時候,老師有點同學起來討論對諸葛亮的看法,
當時同學們講來講去也都是那些什麼足智多謀、鞠躬盡瘁之類的屁話;
結果點到我的時候,我一站起來就直指他錯用馬謖、冷凍魏延,
主政十幾年期間沒攻佔多少領土,也沒有培養出幾個真正堪用的人才....

不要懷疑,我小時候就長這樣,我還記得老師當時的囧臉。 XD

推 mimisanar:先推再看,真的是最後一篇了嗎?想到以後看不到就好可惜  08/26 23:22

考完以後我已經混一個多月了,不管今年有沒有機會考上,也該先回圖書館了吧!

推 raysilence:辛苦了!推!!原來演義那些名橋段也是有野史由來的阿      08/26 23:23
推 frozenmoon:李嚴是自毀前程,本來李嚴也是劉備看重的人,也有能力   08/26 23:23
→ frozenmoon: 人氣:364是怎麼回事..................                08/26 23:25
→ frozenmoon:是因為諸葛丞相的關係嗎                               08/26 23:26
推 hillku:5x頁真是太猛了 推                                        08/26 23:28
推 siarim:關二爺:才高八斗是在形容我嗎?                            08/26 23:36
推 Sunofgod:現在講到關二爺我都會想到某個簽名檔  = =                08/26 23:43
→ lulanjia:多謝大哥嗎                                             08/26 23:44
推 doratofu:看完了 好累=  =                                        08/26 23:46
推 frozenmoon:該是老二出場的時候,那個簽名檔嗎                     08/26 23:47
推 helloI:全看完推~~~ 要是火鳳畫得到北伐,張郃一定是二公子搞死的!  08/26 23:50
推 sucktime:推諸葛丞相,原po也辛苦啦                               08/26 23:55
推 lucasee:未看先推                                                08/26 23:58
推 GniKcol:上上香那個簽名檔嗎?                                     08/27 00:07
推 mimisanar:司馬徽:好,太好了!是三國志五的梗嗎?我剛好有玩...   08/27 00:29

那是司馬徽的口頭禪,應該說是三國志五借用了這個歷史梗才對,
當時很多人喜歡去問司馬徽問題,但是司馬徽永遠都只會回答「好」....

『司馬先生你好嗎?』「好。」『我兒子死了,我好傷心....』「很好。」
『您看看這支股票怎麼樣,值得投資嗎?』「太好了。」
每次對話都這樣,有一天他老婆終於看不下去了,劈頭就是一頓臭罵:

『人家就是有問題才問你,結果你什麼都說好,哪有人這樣回答問題的?』

「妳這樣講也很好。」司馬徽毫無反應,至於有沒有被甩一巴掌我們就不清楚了....


話說回來,我們得感謝水鏡先生為我們發明新的成語,就是『好好先生』。

→ mimisanar:他主動跑來要讓我任用我都直接拒絕了XD,因為他會跑掉    08/27 00:30
→ csps60408:上次說本系列最後一篇...我還嚇到了說                   08/27 00:31
推 hider7788:這些真的能出書了 以三國之名出的一堆垃圾都沒這些精彩   08/27 00:38
推 holysea:要出書的話就要寫作者最討厭的人了哦XD                    08/27 00:48
推 rayven:最討厭的反而寫最長,原po一定是傲嬌                       08/27 01:31
推 MatrixMJ:那下次來個陳某傳 整個寫不完(?                          08/27 01:37
推 Seilon:整篇看完發現有好多梗XDDDDD                               08/27 01:48
推 wgstar:尾推,放棄睡眠在看                                       08/27 03:25
推 nicayoung:諸葛亮真是奇才啊...........                           08/27 06:43
→ amaranth:司馬徽那個是有點故意的,在劉表旁邊裝死的意味            08/27 07:40
推 BrentRoy:推阿 XD                                                08/27 09:10
推 passpass:大推討厭關二哥阿!!!!!!!!!!                             08/27 10:27
推 hirokofan:三國仇恨值若一石,二爺一人獨得八斗                    08/27 10:41
推 pcisfifa:先推在看                                               08/27 11:30
推 alvis000:推 看完囉~                                             08/27 11:47
推 imhuanting:推!好看                                              08/27 11:56
推 tonometer:司馬徽就NPC阿 你要拿到關鍵道具他才會說別的話          08/27 13:08
推 takewind:我推                                                   08/27 14:38
推 Landtoss:推 可是我愛二公子也愛文王啊~~                          08/27 20:06
推 leftofhand:老七推一個 原PO出書我一定買 話說屬國的滅亡就是建立   08/27 20:23
→ leftofhand:一連串的雖小                                         08/27 20:24
推 megumirei:諸葛果然神人  可惜不如匈奴 機動力有差 沒攻陷長安      08/27 21:29
→ megumirei:叫老七帶一堆步兵上草原作戰 恐怕也是被屠殺的份         08/27 21:29
推 DarkKinght:我想問個問題,演義上是說徐庶到曹營後因為母親後來自殺  08/28 00:55
→ DarkKinght:所以之後沒有為曹操出過任何計謀,史實上有提到這個嗎?   08/28 00:56

完全沒有這回事,正史中就像本篇描述的情形,徐母在當陽之戰被捉後徐庶投曹,
從他後來能當到御史中丞來看,想必也絕對不是徐庶什麼事都不幹就能換來的。

推 chung74511:我比較好奇的是徐庶一開始真的化名單福嗎?              08/28 04:27

單福似乎是徐庶的本名(庶先名福、本單家子),徐庶說不定才是藝名。

推 realmiddle:終於!!!                                           08/28 10:36
※ 編輯: josephhou       來自: 122.116.213.241      (08/28 14:04)
推 hsiangchen:有看有推~                                            08/28 14:38
推 Ayukawayen:單家子是寒門子弟的意思 徐庶本來應該是叫徐福          08/28 16:07
推 klx:其實那句 申生在內而危 重耳在外則安 有點問題 其實當初兩個人  08/28 16:41
→ klx:都不在獻公身邊 而且時空背景也不同 我強烈懷疑老七當初說的    08/28 16:42
→ klx:應該事 申生忠孝而危 重耳二心則安 鼓勵他外放重鎮等待時機.    08/28 16:4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好.本資料庫並非第一手資料.如果你有對文章作者的詢問,意見與需求,請自行找尋文章作者並提供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