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ingKingCold (お元気ですか?私元気です)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有沒有香港電影的八卦
時間: Thu Jan 19 21:45:09 2012
※ 引述《ai32 (長的越帥責任越大)》之銘言:
: 還記得小時候很多香港電影很好看
: 很多電影明星一年就拍了好幾部電影
: 劇情也很精采
: 反觀現在的港片
: 劇情不但沒有以前精采
: 明星的演技也越來越差
: 一個明星一年頂多1.2部戲
: 有香港電影的八卦嗎
主要原因有很多,
比較大的原因之一,
是因為自從香港跟中國簽了CECA之後,
大量中資注入港產電影市場,
造成了三點根本性的改變:
1.CECA合約內容中,有提到為了確保中國的權益,
中國提供產業資金的同時,要確保中國電影工作者的參與製作。
也就是說,港產電影出現了很多資金,這些資金來自中國,
代價就是中國的電影人跟演員,會從幕前到幕後參與港產電影的創作。
港產電影自六零年代的武打功夫風潮一直到七八零年代甚至乎九零年代,
這些文化底蘊相當深厚,而創作風氣理念自由的創作人,
他們在資金不虞匱乏(當然不少黑道洗錢的金脈在這之中)之下,
創作出來的作品是屬於幾乎完全以本港市民為市場考量的作品。
例如那些你叫得出名字的電影人跟編劇,
在八九零年代可以在幾乎毫無顧忌與創作規範的情況下,
(差別只在拍了賺不賺錢票房慘不慘)
盡情揮灑自己與香港市民同步文化的創作。
但是中國資金注入的同時,中國電影創作者們,
以跟港產影業工作者有著決定性文化差異與創作思維的立場下參與產業,
無形中稀釋了電影的那種港味,也沖淡了一般台灣觀眾於八九零年代所熟悉的,
那種港產電影的特色。
即使不談幕後,目前一堆中國演員讓我也有點頂不順,
以前像李連杰,黎明這種一個一個出來的倒還好,並不會造成港產電影決定性的不同,
但是中國電影工作者同中國資金的大舉進發,
對於二十一世紀之後的港產電影帶來不少決定性的改變。
2.CECA造成了香港電影的市場拓展,
港產片市場拓展到了中國各處,
對於電影產業本身的而言當然這是一件好事,
但是對於整個港產片長遠來看,這不是什麼很好的現象。
長久以來,港產片的市場都是香港市民跟東南亞的華人與粵語文化圈所支撐,
例如馬來西亞,台灣,菲律賓,泰國這些地方的票房。
但是拓展了中國市場之後,
港產片在中國的票房太過龐大,龐大到港產片的創作必須在很大程度上,
捨棄掉港市民跟東南亞華人與粵語文化圈的市場,
以便利中國觀眾的喜好。
這個現象久而久之造成了港產電影取向完全向中國觀眾靠攏,
也不必在乎電影是否偏離港產片原本的特色太多這一個問題。
這個現象最明顯表現在港產電影在本地票房的萎縮,
還有部分海外電影在香港地區幾乎是反常反歷史式的抬頭,
例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有個香港電影評論者曾經說過,他認為最近港產電影最大的問題在於,
製片與導演認為只要拍到得過且過,可以媚中國的俗,
就可以不需要在意電影本身的品質了。
說句難廳的,因為這樣光賺中國的票房就已經賺翻了,
自然無謂再進入更深的創作空間,可以收手了。
3.最後一點是香港C大提出來的,叫做"有害資金論"。
他認為所謂的資金,只要夠用就好了,
過分龐大且不合理的資金反而會造成作品本身品質的下降。
套句話說,夢想家如果只花了五千萬,搞不好還會比較多人看得下去。
因為過多的資金反而會造成效率與效益的驟失,
久而久之當製片與導演習慣了過多無用資金堆砌出來的電影創作,
反而會造成他們本身預算控制的盲點與能力下降,
而當多餘的行銷預算已經達到邊際效益的時候,
其他的資金等同是浪費掉了。
中國資金的注入使得港產電影就面臨到了以上的窘境,
而這個窘境會間接導致香港電影產業的工作者的盲點與劣化。
==============================================================================
基本上我還沒有看過有任何一個香港電影工作者逃過這個困境的。
例如徐老怪,他是香港電影人中出了名的獨裁者,但是也是千奇百怪的點子王,
他能拍出蝶變這種徐式武俠的風格作,
拍出黃飛鴻三部曲這種跟袁家班磨合後的經典,
新龍門客棧那種塞外奇詭,爾虞我詐,
但是依然躲不過通天帝國跟龍門飛甲這樣的轉變。
又如鬼才劉振偉,
他能在東邪西毒拍攝過長的困境之下殺出賀歲片東成西就,
預算低票房卻長紅,
他能搞出一堆港產特色恐怖片(猛鬼系列),
搞出集港產恐怖喜劇電影於大成的神作"回魂夜",
甚至惡搞自己朋友王家衛弄出了經典的大話西遊,
但是依然只能敗在情癲大聖,越光寶盒,還有東成西就2011這些電影上,
晚節不保。
又如黃百鳴,
現在的喜事系列跟九零年代比起來,慘不忍睹。
還好他沒有重搞開心鬼打算,
真是阿彌陀佛。
原因是香港電影的轉變與特色的消失,
是整體結構性的問題,已非單一一個電影人可以改變的了。
這樣的現象固然帶出了香港電影的新風格,
但是這種新風格已經屬於中國人的了。
對於我們這種習慣香港電影的人來說,
除非是視覺效果刺激,其他任何比較基本的元素我們也不再買單了。
事實上港產電影的視覺效果不斷進步,這也是為什麼港產武打片跟警匪片,
受到的批判,質疑與警訊比較少的原因,
除了幾個大導演的力撐,也因為這個領域是大部分觀眾都比較口味相同的。
至於喜劇方面就慘不忍睹了。
==============================================================================
我認為,香港影業中唯一一個突破港產喜劇困局的人,
就只有他了。你不妨猜猜看我說的是誰:
答案是曾志偉。
他以香港電影產業領導人之一的身分,
在邵氏重張旗鼓的時候,
拍了好幾部賀歲片跟暑期檔,
例如七十二家租客,勁抽福祿壽,
我愛HK開心萬歲之類的電影。
這些電影的預算都不高,
但是相對的沒有了所謂的"有害資金",
拍出來的成果卻是相當令人驚艷的,
不但有相當濃厚的九零年代港式笑點,
還有很多香港人九七後共同回憶的梗與反思。
尤其因為沒有中國資金參與,
贊助商都是香港本地的企業,
所以電影裡不時出現明顯到成為笑點的置入性行銷,
舉凡奇華月餅,阪長壽司,海天堂龜苓膏這些贊助,
都可以在電影裡面看到影子。
可能我的想法比較陳舊,
但是我覺得真的要感謝曾志偉,
他保留了港產喜劇的最後一塊淨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54.20
→ YU0158:琛哥 01/19 21:46
推 bananaskin:曾志偉牙醫 01/19 21:46
推 bananaskin:可以借轉港片板嗎? 01/19 21:51
※ [1;32mbananaskin [0;32m:轉錄至看板 HK-movie 01/19 21:52
推 Scott92:你還扯的到夢想家 +1分 01/19 21:5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好.本資料庫並非第一手資料.如果你有對文章作者的詢問,意見與需求,請自行找尋文章作者並提供意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