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avid343676 (Let it be)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論卦] 慘慘慘!118要完蛋了?
時間: Tue Jan 19 12:28:14 2010
請問有這位 程式神人的八卦嗎?
內文關鍵字:學生的程式寫作強得一蹋糊塗,不但有自信是全校包含研究所最強,學校教授若不是專攻程
式設計出身的,也難以和學生的水平批敵。
他是不是都上不台清交 or 118?
-------------------
一個電機學生給全國電資學院教授的一封信
教授好:
學生是國立宜蘭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的一名學生。
雖然有些冒昧唐突,但是學生對台灣電資領域的高等教育有一些看法,希望能讓教授們聽
一聽,文章內容稍微有點多內文分成很多段,若能撥沉抽空半小時閱畢,則學生深感榮幸
。
首先,台灣是個小島國,而且又是以資訊立國的國家,電機資訊領域對台灣的發展有著重
大的意義。
放眼看去全球的小型已開發國家中(區域),也只有台灣是全世界唯一一個能以資訊業做為
國家經濟主力的島國,其他國家無非都是商業或是觀光等等服務業,或是其他特殊資源,
非高技術門檻產業。
例如:新加坡` 香港` 中東產油國` 太平洋觀光島國...等。
台灣的經濟起飛不只是個奇蹟,以台灣的人口` 土地` 資源規模評比來看,台灣能把資訊
業這種高開發門檻的產業建築起來,並且成為一個資訊強國,而且還是世界列強等級的國
家。事實上,更是個世界奇蹟。
世界上所有的資訊強國無非都是以金字塔社會經濟結構來築起資訊業這個尖端的塔頂,而
在已知的世界國家中,也確實找不到任何其他的小國,能將資訊業普及至這個地步。
台灣之所以能將資訊業發展至此 除了早期國家政策的先見之明以外,大學教育的全面普
及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但是,看著日新千里的科技發展,再回過頭來對照今日的大學教育,台灣電資學群的大學
教育水平,能跟得上科技如此飛快的發展腳步嗎?
現代,是個數位化的時代,雖然數位邏輯的出現已經有半個世紀之久,第一台計算機問世
也已經有幾十年,但是世界真正進入數位化的時間,保守估計大概也不會超過20年之久。
而這20年中又以近十年內的發展最為迅速,而且一年比一年快,完全是以級數在成長,這
種速度也正好與有名的摩爾定律符合。
從開頭到這裡為止寫了六百多字,似乎還是看不到這篇文章的主旨在說什麼。
而學生第一個問題是:
1. 相較於科技發展的18個月一翻,台灣的大學教育教科書版本請問已經用了多少年了?
三電一工,電機系的招牌課程,所有的資訊發展理論幾乎都是源自於此,也是科技發展最
基本不可動搖的根基。
這個根基在現代的科技發展中意義大概就像是加減法一樣的基礎,比九九乘法還簡單。
但是,大學四年的生涯中,要花上最少兩年的時間在這些有如加減法一般的根本科目裡,
而在剩下的兩年中要學會九九乘法以及進階的二元一次方程式` 一元二次方程式等等高階
科目。
請問,我們教育的時間足夠嗎?教育品質有到水準嗎?
大家經常都在說 "大學是自主學習的教育" ,確實是如此沒錯,但是更重要的一點是,台
灣的大學已經是種普及化的速食式快餐教育,學生沒有辦法像是古代偉大的科學家們一樣
窮畢生時間去研究理解一項理論,也不像是資本主義金字塔型社會結構來堆砌社會頂端頂
尖的人才。
台灣的所有工科大學生不論資質聰穎愚笨,都必須在四年的時間內將三百年來數百名的科
學家的畢生研究精隨吸收進腦中,只差沒辦法直接用營養針注射而已。
不論外界是否認同這廉價的 "大學速食教育" 的說法,但是這個現象早已經成為事實的現
在進行式,只差願不願意去正視它而已。
但也正是因為有這種量產式的速食教育,才能支撐台灣的科技發展,而要成就這樣的速食
教育以維持台灣科技基礎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淺顯易懂的教材與來自師長前輩的直
接經驗傳承" 。
大學教材的老舊未翻新、師長的講解不清,以及畸形的英語教材政策,這些全都是在"過
度理想"的教育思維下所產生的教育弊端。
三電一工不能廢,但是不值那6-9學分,最重要的是不值那那兩年時間,而且更擠壓了本
來就已經非常稀有的教育資源。
如果台灣有的是時間,有的是教育經費,大學電機上個六年八年何樂不為,多多益善。很
多人都已經在講現在大學電機其實是4+2年,只讀四年根本什麼都學不到,
問題是,台灣的教育不但是時間不足,連教育資源都被瓜分貧脊,現行的大學電機教出來
的水準真的是慘不忍睹。
例如在電子學中,光是教個早已被業界廢棄的初代電晶體BJT就花了半學期,BJT確實有歷
史性不可抹滅的意義,但是花了半學期在這個歷史上,電子學基礎真的就會比較好嗎?
更遑論,IC設計進入全面電腦數位化時代不知已多少年。
在通訊` 類比領域中絕對重要的小訊號模型,在數位設計領域中是根本性的完全無視;
對於訊號傳輸上影響更大的頻率響應,更是數位IC永遠不敢觸碰的禁忌,那是IC材料的問
題,LAY OUT時只要謹守材料性能規範即可。
數位` 類比與IC材料,嚴然已經是三門完全不同的學門,而且各各都非常深奧,而它們的
共通點就是都屬於電子學,但有人能同時跨越這三種尖端領域嗎?
或許萬中選一的天才確實可以,生活中也確實看過,但是舉那種偏機率的零星個案並沒有
科學證明價值,更不可能量產化。
而且最重要的是,電子學教完出來後,對於現代的電子發展近況幾乎可以是以無知來形容
,既然都要教導基礎學科,即使不長知識最基本也應該要長常識,否則就是事倍功半了。
好比說IGBT雖然是近代的新玩意,但是也有十幾年歷史了,但課本上壓根留個影子都沒提
過。
唸到後來,遠超過半的大學生一點也沒有大學生應有的見識,更別提碩士生了。
2. 物理很早就已經分為普物與近物了,電子學為何從來都沒人切割成 "電子學導論" 必
修加上 "類比電子學"` "數位電子學"必選?電路學也是。
正常狀況下,沒人有辦法同時跨越數位和類比領域的,放眼科技研發領域也看不到幾個有
能力玩兩棲的還玩得有模有樣的,大多數人即使是真想跨領域研究,到頭來也還是要重新
學習。
既然如此,為何不一開始就分個清楚明白,並教個仔細` 承古創今。
若有心鑽研的人再自行全部修一遍,也比當前不上不下的"古典電子學"全冊來得有意義,
學生的學習過程才不會感到是在無意義的浪費時間,讓學生不知道學習的目標何在。
若一昧的著墨於這些基礎,卻沒有將真正該學的學會,這不也是過猶不及嗎?
當大學的本質已經邁入成為更高等教育的基礎時,更應該要讓學生知道他在學什麼、該往
哪裡走、如何發展,而不只是將書本上的文字全部塞進腦袋裏而已。
那這樣就真的變成了只是為唸書(學歷)而唸書,而不是為了未來(目標)而唸書。
- 學習就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教材也是如此,不更新就會荒廢 -
另外,在工程數學中,拉普拉斯可以說是最基本的起點,解微分方程等複雜積分現象,沒
有它還真的很困難。
但是,拉普拉斯的發展基礎是基於兩百年前沒有電腦的輔助,科學運算完全必須依靠人工
計算的社會環境前提下而產生的,那個年代拉普拉斯轉換對於科學計算有絕對的工具需求
。
不過當來到的現代,科學計算已經是電腦的事情,且科學計算量之龐大,已經不是人類極
限能觸及的領域,而過去困擾著人類的積分累加等暴力運算卻正好是電腦最強項的能力。
與其不斷得磨練算術能力,倒不如熟練如何利用現代電腦工具。
而且,更重要的是電腦運算中沒辦法直接進行有效的拉普拉斯轉換,積分因子一類的猜測
方法,那是人類才有的思考智慧,就算是真的用數值逼近暴力硬解了,效能不佳再加上計
算失真,到頭來還不如直接積分來得有意義。
電腦的運算邏輯已經與人類的運算邏輯完全脫節了。電腦運算領域,基本上都是依靠線性
代數為基礎,符合方程式多進單出的數學結構,在學傳統工數時也該補充些有利於日後電
腦計算的基礎的內容才是。
而且在各種考試中,工程數學不斷得以艱深難解的題型出題,理想上,困難的題目是可以
刺激學生的邏輯思考。
但是現實中,工數是歷代科學天才們的智慧結晶,常人只能模仿難以意會,不斷得加深考
試計算題型難度,再加上數學考題的出題型式制度僵化,讓考試可以有固定考古形式可循
,失去實質的鑑別意義,結果就是可是變成不斷得背題型,不斷得讓補習班荷包滿滿。
在幾年前,學生就認識一位完全不懂邏輯` 不會算數,但是背書很強的人,靠著完整背下
20年份高微考古題而上了台大數研所。
這是真實案例絕非虛構,連高微這種艱深的東西都可以死背了,一般工數又有何困難呢?
而且考卷改分時極端的講究計算精細以及程序正確,但是邏輯的意義在於以某種方法達成
指定輸入得到指定輸出,只要能證明在所有的集合域裡都可以有相同標準解,過程即便是
看似荒誕,但只要能證明出其中的原理,那樣的全新方法才是跨世紀的論文。
而當前這種一昧講求形式正義的八股文改題,只要將題型背得完美就可以得高分,解答`
過程完全看不出個人思考差異,完全就是在扼殺邏輯創造能力,結果只是在訓練出一群沒
有自我思考特色的影印機。
雖然說確實有某軟體大國確實是採用這種政策沒錯,但是那個國家集全國之菁英之力做出
來的卻只是最初級的軟體代工而已,就如同台灣的鴻海等只是個光鮮亮麗的高級家庭代工
業而已。
不斷得要求計算過程的絕對精準無誤差,結果也只是在更加深訓練熟練度而已,
3. 試問有人看過大學聯考國文作文作在改分時只因為一個錯字就扣總分一半的嗎?
作文講求的是詞句優美順暢,換句話說也就是邏輯條理清晰,錯字等等小問題根本就不是
重點無傷大雅,扣個一分` 半分等等就夠了,而且還有設扣分上限不會無止盡。
況乎,嚴謹的科學研究是長時間經年累月的研究與反覆驗證除錯,投稿IEEE也不是在僅僅
100分鐘內就能產生的一篇泡麵PAPER。要能在短時間內達成"結果絕對正確無誤"的唯一方
法就是"訓練有素"。
所謂的訓練有素就是不需要多餘思考,只要能正確按圖施工`照本宣科即可。這些方法難
道就是科學發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嗎?
雖然說在程式設計裡 "快速查表法" 是處理有限集合解中最強的方法,就算是任何非線性
問題都可以達到一步求解,就如同是背題型一般,但是也僅限於有限集合內,超出集合定
義外的領域就會變成為完全無能。
在學生就讀系上成績最優秀而且唸書非常認真,今年推上了台科電控的一個女同學她曾說
過這樣一句話 "工數這種東西就是誰背得多誰就贏了" 。
當這句話出自個努力上進` 品學兼優的資優生口中時,意義格外不同,表示了 "大學工數
在資優生眼中也不過就是個背科而已 跟邏輯思考一點關係都沒有" ,而這就是台灣的大
學電機教育現況。
- 不斷得追求解題過程的形式正義,那是因為考題本身玩不出花樣深度 -
而且,這種千篇一律"出好題型等著人來解"的標準計算考題,更是扼殺了邏輯創造。
4. 試問,現實環境中哪來的現成等著被解的考試題型?
從小到大,台灣的各種學力考試都是不斷得出計算題給學生作答,只要過程標準` 答案正
確就給分。
但是科技的研發難到是電腦出題給人類,靠著大量的人類 "雲端運算" 算出精確無誤的正
確結果後,科技就會進步嗎?
現實中似乎是正好相反的樣子,科技的發展應該是人類要將現實中所見的物理現象轉換成
近似的數學問題,然後再交由電腦計算求證,然後創造出邏輯的方法。
而這些過程中完全看不到任何的既有題型,所有的提型全靠研發者自行設計然後再自行解
題,那這樣不斷得考計算題又有何意義?
為何都沒有申論` 設計類或是抽象證明類等等無標準答案的題目?標準公式導證類題目都
有標準答案所以還是可以死背。
其實,只要前提是能提升邏輯思考能力就好的話,考試不是壞事,計算題也不是問題,不
過方法不能僵化。
常態下,從這種習慣於 公式計算題訓練環境 中出來的結果,基本上多半都是和富於邏輯
思考正好相反的標準錯誤答案。
科學邏輯的方法講求的化複雜為簡單,能用整數的就不要使用到浮點,能只用加法的就不
要使用到除法,能用位元指令集的就不要使用算數指令集。
科學的方法追求的是簡化過程,讓結果簡單再簡單,而計算題的考試卻是不斷得追求讓問
題艱深難解的極緻,以追求所謂的精深的數學藝術。
研究過程一定是儘可能的簡化方法,以易於計算楚哩,而不是不斷得提高次方數製造自己
的解題困擾,那是在考試中才會這樣考。
在這種根本性的相反前提再加上補習班考古題的加持下,高分通過考試的人中90%都是"標
準錯誤答案",而剩下的10%(如果數量上真有這麼理想的話)則是最好的天才。
方法如果僵化,就會被人習慣,然後慣性化,類神經網路不都是這樣培養的嗎?
類神經並沒有任何智慧,但厲害就在於只要在節點的容許數量範圍內,即便是再複雜的問
題,只要具有規律可循照樣可以習慣,然後用神經培養來求出慣性解,培養完成後就是個
一流的解題工具。
但如果類神經的培養不斷給予隨機值,那麼模型就無法建立,沒有模型就沒辦法快速解,
只能按部就班來,這就是類神經的極限,因為並沒有智慧。
台灣現是在培養一群沒有智慧的"類神經網路"嗎?一個指令一個動作,動作內容絕不超出
培養範圍以外。
但如果說,考試篩選終極目的本來就是為了找出那數量未經證實的10%精英,剩下的90%都
只是花瓶的話。這種計算題或許也是個方法就是。
一個學生 如果可以不補習不考古照樣考上研究所。那確實是非常優秀。但如果只是因為
有了補習班和考古題的加持,所以才能考上研究所的,那這種學生的素質具有可信度可言
嗎?
這是個自由社會,沒人能限制學生去補習,也不能禁止補習班的開張與招生。但是至少,
可以不斷改變考試模式,讓補習考古完全沒有用處。
台灣的學生只有一點確定非常的符合邏輯的方法,那就是"考試結果只看分數不管實際過
程"。利用補習考古來簡化方法,只要能將考試分數拉高,不必真正費工去理解理論內涵
,分數就是唯一結果,而且分數亦決定一切。由某種方法得到期望的指定輸出,這就是標
準的邏輯方法。
台灣的研究生天資聰不聰明?當然聰明,每個都知道怎樣可以用最簡單快速的方法考上研
究所。不去補習、不去考古然後又考不上的才是真正的笨蛋。
- 教授偷懶不想改題的懶惰心態,正是學生素質墮落的最佳溫床 -
5. 以前大家都知道"做事情要專心"不可以一心二用,在科學實驗中實驗組一次也只能有
一個變數,但是為何我們的大學教育卻認為"同時學習英文與專業知識"會比較好?
艱深的專業知識需要花費大量的精神去理解,不熟悉的語言亦必須投入相當的精力才能解
釋其語意,而用英文去學習專業課程就是用個一知半解的語言去理解一個根本就搞不懂的
理論。
就像是解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式卻只給一條式子,這樣能解嗎?只會越解越模糊而已。即便
是再代入另一條式子來聯立求解,那為何不一開始就是兩條獨立的一元一次馬上就可以解
。
對於英文水平不足的學生,上課用英文教學,不但是上課聽不懂,回家也看不熟,最後還
是得回去請出傳說中的"補習班名師中文講義"出來坐鎮。
除了補習班荷包再度滿滿以外,這種教學政策真的有意義嗎?
英文跟專業本來就該分開敎學,就算是開個四學年0分必修的"科技英文"都比將英文混在
專業學科中,弄得學生兩頭糟來的實際有意義。
在唸書時經常都會聽到一種 "英文的專有名詞用中文無法貼切的解釋 因此要用英文來表
示" 說法,那如果反過來看將成語翻譯為外文會怎樣,先不談將成語解釋為英文,光是講
"將成語解釋成白話文" 就好了。
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光用一個中文詞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少說也要十來個字才能勉強解釋
成語的涵義。
兩種語言間在互相解釋,就是個程式語言中典型的虛擬化原理,硬體虛擬化時,虛擬方經
常要用一長串指令才能模擬另一方被虛擬平台上的一小段命令。
在解釋成語的時候,大家都知道要用很多的字來解釋成白話文。那為何在解釋英文專有名
詞的時候,突然就開始畫地自限只能用一個字來解釋了?
專有名詞本來就是個含有特殊意義的"字彙集合",這個詞在翻譯方的字彙內經常會不存在
,自當不可能光用一個辭就能解釋。
真正理解的人便會知道該如何用淺顯易懂中文敘述,來表述一個專有名詞的涵義,即便會
是很長一串的解釋。
會講出"中文無法解釋英文專有名詞"這種說法的人,才是真正對專業一知半解的人。
- 沒有不能翻譯的文字,只有不會翻譯的人。 -
而且,文獻庫就是科技發展的基礎,台灣身為一個科技強國,卻連一套屬於自己母語的文
獻庫也沒有的話,豈不是件丟臉到家的事情?
台灣要是做個研究都要到國外去找什麼文獻的話,這種毫無根基的科學基礎,也難怪台灣
一年生不出幾個像樣的專利。
我們的鄰國日本,除了積極在發展科學以外,更積極的在翻譯建立一套屬於日本的文獻庫
。日本民眾的英文水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共識,但是日本的科技強的一蹋糊塗也是世界共
識,雖然世界上就只有日本這麼一個例子。不過,為何日本能台灣不能,這個活生生的例
子就在台灣隔壁而已,雖然人口土地較大,但同樣是個缺乏資源的島國。
以前老師總是口口聲聲的說"電腦好的人英文一定很好"。可是很好笑的,學生的程式寫作
強得一蹋糊塗,不但有自信是全校包含研究所最強,學校教授若不是專攻程式設計出身的
,也難以和學生的水平批敵。但是,學生的英文分數大概只有底標水平。
這就是所謂的"電腦好的人英文一定很好"嗎?誰說會電腦英文就要好,學生自身就是個活
生生的反例。理論的東西會就是會,不要總是和其他東西牽扯在一起,絕對沒有要會什麼
前必須先會另一個無關的東西的道理,那些全都是牽拖。
6. 其實,到了大學還在考只看一本書的close book就是一個奇怪的現象。
在作研究的時候,需要查的書多到可以比一個人高,書單之多超乎想像,超過兩年以前的
paper也變成是必須自動了解的基本背景知識,難不成這些也要全部背下來嗎?
當然不可能,現實中的研究都是一邊研究一邊翻書學習,然後不時上網查詢補充的。
在這種前提下背書是不必要的,對於各種技術內容只要有基本認知概念就可以,背書甚至
可以說是適得其反。
科技是日新月異的,今天會的理論可能到了明天就被某人給推翻了,如果自認所有理論內
容都已經清楚背下來了,那麼自然就不會再費事的去查詢新的資訊,而就失去了取得更新
更有效方法的機會,隨時查詢過程中也會隨時補充新的知識概念,讓研發能量隨時都保持
在最前線,其意義不光只是單單背完一本課本而已。
研究時根本用不到默書,而且課本也永遠不會跑隨時都可以查,只要知道"去哪查"就好,
查詢技巧才是在作研究的最基本同時也是全部能力,考試、計算、記憶等等的那其實都已
經是電腦的事情了。
要考也應該是考跨領域範圍的open book,這樣才能測驗學生的基本研究資料整理的能力
,不然來個限時內多本 艱澀文獻筆記整理 也夠充份具有意義了。
況且,做研究不像是在考試有標準答案,更不可能是可以讓自己不斷訓練到熟練的"重複
項目"。
既然是做研究,就是要做自己不會、不了解、沒見過、嶄新的東西,已經有了別人已經發
表過的PAPER內容還能再重新發表一次嗎?學術上那樣是嚴重的抄襲行為。
做研究從頭到尾根本就不存在著任何"重複"的可背誦元素,要不斷得去推翻改變舊的東西
,就算是只有一點點改變,但都必須產生新的。
而看到現在,研究所的入學測驗卻陷入了完全著重於反覆背誦標準答案的循環迴圈之中,
這實在是非常詭異的事情。
之前在做專題時,就有別組同學拿著說明書來問學生"某FPGA板時脈針腳定義該如何操作"
,雖然在之前是有學過HDL,但是那張版學生完全沒見過,專題用的版子比起上課用的實
驗板高級多了。
但是有沒見過和會不會操作一點關係都沒有,當學生將MANUAL翻了一下以後,其中一頁的
圖表就很清楚的寫了該如何控制該針腳。
說明書都已經拿在手上了,但是卻連最基本的閱讀查詢都不會,這就是沒有查詢能力,偏
偏這位同學工數考試成績還相當高。
而且這不只是個案,而是普遍的大學生常態,背書時個個都很厲害,要他找資個資料連個
字都看不懂。
- 要背書很簡單,因為講義都擺在手上;要翻書卻很難,因為手上什麼都沒有 -
今年,學生在幫某個商業網站(http://www.dnaxcat.net/)作改版企劃,日瀏覽量大約1~2
萬,算是個中型網站。
網站改版時,首先要將原先php的系統修改為jsp,而且要繼承舊有資料。改版過程中遭遇
到的 各種資料庫荒唐設計 的挫折等等不必要細節,姑且不談。
在做這個網站改版前,學生只有學過C++寫過JAVA,雖然jsp和JAVA是異曲同工,但是特性
表現大不相同,TOMCAT伺服器的設定,MySQL的設計操作也是完全第一次上手,在那之前
只有用過ACCESS寫寫ASP,而這些東西課堂上也從來沒教過。
就算是有非常多的東西沒有學過也沒有人敎,但網站改版還是要進行不可能停下來,結果
就是隨手抓本書翻翻,三天後就開始編寫了。
為了做這個網站專案,總共要翻閱HTML` CSS` Javascript` Jsp` MySQL等等多種網頁相
關書籍,而且還要三不五時上網查詢補充資料。
事實上到現在經常還是書本隨時拿在手上查,因為指令集根本背不起來,不過學生很清楚
書上(筆記)哪一頁有哪個指令表可以查詢,所以只要一翻書馬上就有。
就算是沒學過沒背過,事情還是要完成;就算是不會的也要變成會,也不可能有時間等著
學會。
靠得完全就是資料查詢的能力,即時查詢即時應用,很難相信在做研究是靠背書在玩的,
而且這些東西也不可能背得完。
除了專題的事情以外,另外還有兩位同學更妙,這兩位同學今年一位考上清大,另一個考
上交大,其中一個還是該組榜首,莫約今年五月他們去報到以後,不約而同的帶著教授罵
得臭頭的作業回來問學校老師,而且問題正巧都很相似,那個作業的問題內容是:
[用崁入式系統(最好是ARM系列)寫一個東西出來],其中一邊還指定要求做影像處理相
關方向的內容。
說真的,這個問題很難但也很簡單,不過馬上就能回答了。
ARM在台灣或許很陌生,但是在國外卻是微處理器的主流,ARM就是種805x,說穿了充其量
只是一種內帶記憶體`CPU的集合包裝,裡面的CODE也只是些標準的RISC組語結構。
如果要用ARM隨便寫一個小程式例如LCD走馬燈等等的,只要輸出函式寫一寫,再隨手拉一
拉記憶體陣列丟出去就好了,兩個小時內就能完工。
就算是比較正式有螢幕`有硬碟的崁入式系統,現在ARM相關的U*IX套件非常多,寫ARM就
像是拼積木一樣,能看英文說明(其實中文資源也很多)會編譯C就能編寫。
就算是複雜一點的JPEG圖形解碼,只要上網抓函式庫再編譯出去就好。
會說很難是因為 "這種東西如果想要從頭自己做點像樣點的東西出來,沒十來個人以上的
團隊花個一年以上時間根本辦不到" ,光是設計個核心層的執行緒分配就夠要命了;
但如果只是拼積木組套件,打開程式隨手拼一拼,基本項目套件都已經準備好了,半天以
內就能搞定了,而且還保證有聲有色,五彩鮮艷。
這種純粹概念性的常識問題,其實理應根本不應該帶回來問才對,這種學生不但是打混,
而且是混到連一點基本常識都沒有。
學生有沒有寫過ARM?當然沒有,連他的組語格式都沒見過,雖然實驗板並不貴,但還是
沒錢買。真正有實際燒過的只有最基本的8051和不是微處理機的Verilog。
不過,沒碰過的東西光靠基本概念和與其他人的討論經驗,就足夠知道該怎麼做了,這就
是種實務背景經驗。
這兩個同學,一個是四年間完全沒上過任何微處理機` VHDL類的課程,另一個則是說上完
課根本都不知道在上什麼。
他們帶回來問的問題,連老師聽了當場直接都在刮他們。
後來,學生走後就有其他老師走過來說了 "恭賀本系學生高中,本系要發一面匾額來獎勵
補習班教導有方,絕對不是本系教導有方。"
剛剛說過,系上最優秀的學生拼死拼活,而且專題製作非常努力用心,也不過才擠上台科
電控,她推交大電控時還是書面直接被刷掉的。
而兩個普通學生,幾乎什麼都不會,只是在補習班蹲個幾年,就輕鬆上了前三志願學校。
若考試真的是這樣補習班至上的話,那這樣的制度有何意義?
因為這個小插曲發生時,學生正好就在辦公室裡從頭到尾看在眼裡,說真的,若沒看到那
就算了,但是看到了就沒辦法不理會。
對於這個事件學生本身算是相當介意,能考上前三志願算他有本事,但是前三志願的別來
問這種低級的問題,因此也才會有這篇文章。
過去四年來學生每學期儘可能的修滿學分,畢業所需選學分裡,選修不過47,學生已經修
到79了,而且其中幾乎全都是專選,沒有通識等等的混水分數。
而且其中不乏數個9x分,平均每學期都會有,當然,這些科目都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就會9x
大放送的營養學分。
相對於那些必修額度以外學分就完全跳過不修修課,只是成天窩補習班結果卻可以考上電
資學群前三志願的人,再反觀沒花錢去補習將時間心思用在培養專業素養的人,付出了許
多而得到的學期成績卻也幾乎沒有什麼反應出來,做了那麼多的白工講白了簡直是比白癡
還要笨。
現在,連老師自己都在嘲諷了,平時聊天時有老師直接就挑明了講 "考試是這種東西根本
沒有用,很多考進來的結果什麼都不會";
有的教授甚至決定只收技職體系學生,因為 "與其同樣是都不會必須重新開始敎起,四技
生最起碼還有基本實作訓練基礎,學起來比較快" 。
而這就是台灣的高等教育的徵選制度,這種連有些老師自己都嗤之以鼻的制度,但是這樣
的制度仍然年復一年不斷的在上演。
教授們年復一年的批評學生素質低下,不論如何的看壞制度,結果都是 "明年依然繼續考
試,而補習班繼續賺飽飽" 。
當然,由於幣校在國立排行中屬於後段,因此可能這類學生相對較多,或許前段學校沒有
這種問題也說不定。
想想看在學校的角落有這一幕光景,一群大學生在大一上午課程剛下課時,就有補習班的
招生小姐跑來跟班上同學宣傳"研究所準備班"的補習招生文宣,而且不只一次。
當然,可想而知的,後續報名的人數似乎不少,真令人不曉得 "上大學究竟是來唸書?還
是只是去補習班補習蹲三年半,準備考再研究所的" ,那來唸大學幹嗎??
乾脆大學不要念,直接蹲補習班再考研究所不是既省時省力又省學費而且快速有效,隨手
背個三` 四科就可以抵個四年學習,反正多數人大學電機四年五年唸出來完全不知道念了
什麼。只要最重要的"研究所有考上就好"。
學生對某個統計數據很以興趣,但是卻又完全沒門路來調查,一所大學大學部與研究所的
學生中,各自有補過習的比例是多少,尤其是考試進來的部份,不知道有沒有教授有興趣
調查看看的。
而且說真的,台灣這種以滿分100分為頂點的教育制度,本身就是個問題。
7. 試問,若一個大學生去考小學生的期末考,扣掉粗心大意掉2分外,共得98分,但是能
夠因此就認定"大學生只有小學生98分的程度"嗎?
若不是分數給的特別鬆的話,一般學生成績在80以上的就屬於優秀,90以上的就是極突出
優異表現,而從 90-100 和 70-80 這10分小小的區間裡,在成績加總上的差異雖然看起
來是相同的,但是實質意義卻是完全不一樣。
65-85之間或許區間還是線性的,但是當越接近滿分頂端時,分數表現卻受到上限100分的
限制,即便是有200分` 1000分的水準也無法超越這個限制。
tan從0到45度雖然只差1 但是到了90度時卻是無限大。
學生的專題是 "學生負責領導指導老師底下的所有學生,從學生自己設計的題目中,切割
出兩部份作為他們兩組個別的題目" 。
作為一個這樣的專案經理,整個專題研究由學生自行設計制定題目與方法,並且監督執行
,雖然結果表現不盡理想,但是放眼全校這種執行能力已經是沒人可以相比,而且三到五
年間沒遇見第二個。
而對於學生這樣的表現,專題成績是98分,就單科滿分100來說,這已經是很嚇人的成績
了,而且一般也不會給這麼高,但是如果跟整個學期總成績平均起來其實沒多少,期末成
績整體結果也不過才6x而已,在班排上屬於相當後段。
即便大學再怎樣的普及化都還是個專業養成的環境,如果成績的評量還是一樣依照過往國
高中基礎教育一樣,只以總平均作為計算方式的話,滿分100的制度已經限制了表現,再
加上這種無差別只看加總平均的計算方法,不參照各科成績的成績計算方式,會掩蓋許多
真正表現突出的成績,具有突出專業特色的人就這樣被掩蓋掉了。
大考使用加權計算不知已經多少年了,而等上了大學居然又回到了最基本的"算術平均數"
,連個標準差也不求。
明明就已經是個專業細分的教育了,但是卻一點也不重視專業特色,這實在是個很奇怪的
事情。
而整體成績平平卻相對穩定的人,反而在成績單上被塑造為成績表現優異的學生,同樣是
8-90分,但9x大放送的通識營養學分的和專業科目之間的分數價值能掛在同一天平上衡量
嗎?
不管如何,至少在評鑑學生成績標準的成績單上早就已經掛在一起衡量了。
如果成績就只是單純衡量總平均而且連加權比例都沒有的話,那麼只要每學期將營養通識
給修到爆,成績單要上90很容易,沒80大概都很難吧。
前面提過有兩個考上清大` 交大的同班同學,幾乎沒修過任何系統設計相關課程,而偏偏
這兩個課程學生都修了,而且不只這兩科。
事實上是系上幾乎全部的專業選修,學生的轉選分數除了各組的專業課程以外幾乎看不到
別的,各組別的設計課程都快修完了{畢業學分要求至少選修:47(含專業選修至少:34) 而
學生目前累計選修:79(含專業選修:71)},從二年級開始算起,平均每學期修得11.83分專
選。
在修這幾門課時,經常會出現開學第一堂課看過講義後,整學期的教學內容就差不多都會
了的場景,有時上課時還能順手指出了老師講義上程式碼的筆誤。
學生修課期間作業經常都沒寫也沒交,上課玩自己的,結果到了期末很多老師還是給了9x
,而班平均了不起6-70,上課老師也不忍心按照正常標準殺太大,可見班級整體水平實在
是很悲慘。
學生本身的學習態度說真的不怎樣,但是當學生我混水摸魚到極限,相對於班級水平仍然
是9x之後,即便是專心上課專心寫作業,期末分數也不會增加超過5分。
而且不管是論分數或是論能力,該學的都學會了,就看有沒環境來熟練,並且程度保證也
是班上最好的,而且是完全超越性的頂尖,班上同學也沒人能說閒話。
現實中既不能抵免也不能跳級,若當和周圍之間的境界差異大到某個程度之後,還要假裝
自己跟他人相同,實在是感覺有點做作。
當分數都已經達92的時候,請問還能進步多少分?所有進步的可能性在面對這100分的臨
界線時,就被狠狠得砍下來了。
在國外,分數評量採用ABCD等來評價,雖然是個模糊標準,但分數表現卻也多了點想像空
間,至少不會是到100分就截止了。
- 當學校規定 "超鐘點只有15學分" 時,教授就不會上16學分課 -
而且除了考試成績以外,對於專題的審查也已經進入了一種病態的充帳面成果的形式作業
。
大學專題的本質是什麼?為何專題可以允許製作重覆相同(抄襲)的東西?
那是因為 "專題只是事後進階研究的訓練實習" 而已,專題的本意並不注重什麼全新研究
、突破的發展,重點是要讓學生學習"研究"這個過程。
如何去規劃,如何去設計,如何去執行,如何去檢討,這一切的研究過程才是製作專題真
正的意義。
反觀現在的大學專題製作,有多少人是教授直接將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論文或是國科會計
畫案直接切出來給大學生當專題題目,弄出一個非常華麗深奧,一般研究生都不見得懂的
題目。
這種超越水平的題目對於前端學校的學生水平來說或許是沒問題的,不過這種學生有幾個
?大多數平均水平的學生又知道他們在做什麼嗎?
有多少人是只要照著學長、指導老師的要求,一步一指令機械式執行就好,對於整個專題
內容完全無須多想,完全交由老師指導。
先不論過程中當事學生對於這些題目吸收理解多少,重點是這些行為稱得上是"研究"嗎?
當然也有那種指導老師要求使用8052設計個一天內就能寫出來的簡易電梯,有人玩了整整
一學年,題目從五層樓降級成三層樓都還弄不出來的人大有人在。
很多教授在審查資料時,看到那種學生自行設計、製作,而相當平凡的題目就露出興趣缺
缺的表情時,那種態度對於教育研究實在是一種強烈的侮蔑。
"請問你的東西和別人的有什麼不同?有什麼突破?"
"請問你参考過哪些文獻?有什麼演算法?"
非常標準的論文審查式的問答法。
很多東西根本都沒人在研究也無論文可循,很多東西根本就不需要演算法,只是單純的資
料排列組合。
但是只是因為日常實務上需求,透過系統設計將一些粗糙的動作優化集合,形成一個簡單
好用的機能。
沒什麼深奧的理論,也沒什麼複雜的研究,只是因為"科技使於人性",所以做出了這樣的
東西。
這樣一個典型的基礎研究,只要是學生自發性研究,作為一個專題算是個非常適合的題目
,但卻是多數教授看到就轉眼的東西。
學生實在是不了解,專題研究究竟是要學習什麼?
很多技術面上已經超越學生應有素質過多的專題,雖然題目內容已有經過簡化,但光是看
題目名稱就知道學生只是去掛名的而已,這種專題除了推甄用之外,實在是不理解可以給
專題學生帶來什麼好處與進步,但是這種題目現在似乎是非常得盛行。
台灣的高等教育制度中充滿著許多荒唐的現象,相信這點不論是誰來看都不會有太大的差
別。
以前學生在跟系主任聊天時也曾經反應過很多這些現象,但是系主任給學生的答覆卻讓學
生幾乎是徹底的絕望,但卻也不得不折服。
"我們只是個後段的學校,如果我們做太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別人會批評我們。台清
交成也都是照著目前的方法這樣做的,我們只要跟著做就好了。"
即便是在怎樣的不諒解,但這就是這個社會的現實,師長也是有作為老師立場上的難處。
"權力者將正義掛在嘴上是在談理念,但平民百姓將正義掛在嘴上則是在痴人說夢話。"
只要還是身為國立最後尾大學,不管講得再好聽也都是沒有用的。
台灣的高等教育制度簡直就像是清朝八股文科舉的翻版,教學` 考試就只是注重很漂亮的
形式,但卻完全忽略了思考內涵。
長期以來很多高知識份子雖然不斷得提出批評,但是從來都沒有人將批評付諸實行過。
結果就只是年復一年的不斷抱怨而已。
結論:
為何台灣的高等教育學生素質一年不如一年?
答案其實再簡單也不過了,因為"當年的學生都是憑自身本事來考上研究所的,但是現在
的學生卻是清一色憑補習班考上研究所的"。
當年學生的那種水平就像是學生系上成績最優秀的女同學一樣穩定,和學生這種耍耍小聰
明的完全不同。
而現在的學生,就如同系上老師說的那句話 "不是本系教導有方,而是補習班教導有方"
。
現階段就是因為補習班的投資報酬率實在是太高,所以大家都一窩蜂的去衝補習班這條捷
徑。
要改變這個現實的唯一方法絕不是靠消滅補習班這種不且實際的方法,而是讓補習班變成
花錢花時間卻沒有任何收穫效果的白花錢,如此一來三五年內補習風氣自然就會衰退。
至於要如何消滅補習風氣,這就是教授們必須面對思考的問題了。
8. 試問,出題高一尺,補習高一丈,要如何出題才可以讓補習毫無效果?
國立宜蘭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莊斐杰 B9425017
具體署名 是對言論發表最基本的禮節。
---------------------------------------------
事情有千百種,觀點亦有千百種,因為每個人看到的都不一樣,因此人才有特色。
http://www.ee.niu.edu.tw/viewforum.php?f=6
這是個學生自己架設的網路論壇,原本是打算供系上做為行政公告以及師生交流使用。但
是推廣不成,使用率完全掛0,目前變成是個人寫日記專用的BLOG。
這個板面可以訪客自由發言,而且有使用特殊的BOT驅趕指令,幾乎網路上所有的搜尋引
擎都無法進入這個網站,所以這個網站在搜尋引擎上是完全空白,網站的內容幾乎可以肯
定不會外流(沒有人進來就不會出去)。
而且上個月才剛交換到一個非常氣派的新網址,現在更是乏人問津。
如果,教授對於文章內容不論有何的批評指教,歡迎在此提出。
e-Mail回信的話 由於沒有收信習慣,動作會非常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3.65.133
推 jack0124:END 01/19 12:28
→ Zphoenix:先END猜有人END 01/19 12:28
→ dafeiiiii:end 01/19 12:29
→ raiden31:END 01/19 12:29
推 KWEI40:樓下END 01/19 12: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您好.本資料庫並非第一手資料.如果你有對文章作者的詢問,意見與需求,請自行找尋文章作者並提供意見,謝謝.